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管懋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管懋彬

管懋彬

管懋彬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甲状腺癌接受多排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全部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和穿刺活检以及手术之后病理证实结果开展对比,记录多排螺旋CT在诊断甲状腺癌疾病中的准确率。结果100例病人中通过病理证实属于甲状腺癌60例,病人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90.0%。结论临床中对于甲状腺癌疾病开展多排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初步准确评估疾病病理分型情况,可以成为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检查措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检查;甲状腺癌;鉴别诊断

临床中在对各类型甲状腺肿瘤施行诊断期间,一般会诊断到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属于一类恶性疾病,倘若病人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在,对甲状腺癌病人施行诊断期间,一般会采取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存在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1]。本文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6.1-2017.1),所选病人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人颈部质地较硬,存在固定肿块,边界不清,一些病人产生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压迫现象,通过外科手术以及病理活检获得证实,全部符合甲状腺良性病变或是甲状腺癌诊断标准;100例病人全部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甲状腺疾病以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人;100例病人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4.7±6.4岁,颈部肿块发现时间最短7天,最长2个月,平均18.4±3.5天。

1.2方法

病人全部接受16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调整平扫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从病人的下颌角到胸廓上开口施行扫描,扫描期间病人保持轻抬下颌,使其颈部甲状腺部位获得充分的包括,指导病人在接受检查期间不可进行吞咽动作和讲话,在开展增强扫描期间,在病人任意一侧肘前静脉进行穿刺置管,注入增强对比剂,之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延迟25秒钟到60秒钟施行甲状腺增强扫描[2]。

1.3评价标准

比较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和病理证实结果,计算多排螺旋CT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3]。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所得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期间,t值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卡方采取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P值加以判定,其标准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病人中通过病理证实属于甲状腺癌60例,病人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90.0%,详细数值见表1。60例甲状腺癌病人中,乳头癌病人40例,滤泡癌病人15例,髓样癌病人4例,分化癌病人1例,多排螺旋CT对于乳头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0.0%,对于滤泡癌诊断符合率为70.0%,对于髓样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0.0%,对于分化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

3讨论

由于最近几年以来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设备的不断研发,CT、超声以及MRI等影像学技术在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疾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得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螺旋CT检查技术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疾病中获得极大的进展,大量研究利用影像分析、整理和归纳提升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将螺旋CT用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中的评估,从而促进螺旋CT在临床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4]。

参考文献

[1]贾永军,张志远,潘自兵.CT能谱成像对常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3):394-398.

[2]张宗斌,梁社富,李佳.CT检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4,16(5):769-772.

[3]佟桂玲,赵宝英,王宇.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1790-1795.

[4]莫洪波,覃天,赖伟坚.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25):2740-2742,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