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普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李署群

新宁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湖南邵阳4227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回顾我院外科病房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发生的62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计算不同因素所占的比例,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结果:本文调查时间段内涉及的62例不良事件中,主要涉及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失当、科室的管理不当、患者自身原因及其他,其中,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失当为主,占37.10%,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及感染、环境等其他因素都可能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要给予针对性处理,尽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求医过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是,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对医院护理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外科收治的患者情况相对特殊,患者病情多相对危急,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无论是即将实施手术治疗还是已经完成外科手术的患者,护理难度、潜在风险均在不断增加[1]。加上,目前国内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信任度降低,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这就要求在外科护理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等预先做好风险评估,发现存在的潜在隐患,并制定合理的预警方案,结合护理模式的优化,改善护理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就我院外科病房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病房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患者62例,包括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3例,其年龄在18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3)岁。

1.2方法

回顾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6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导致事件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计算不同因素所占的比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影响外科护理的不良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调查时间段内涉及的62例不良事件中,主要涉及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失当、科室的管理不当、患者自身原因及其他,其中,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失当为主,占37.10%,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3讨论

外科住院患者多具有病情复杂且相对严重,常合并基础疾病或者其他损伤,手术后置管情况较多的特点,对护理有较高的要求。

3.1外科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一年间出现的6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及感染、环境等其他因素。

3.1.1护理人员因素

普外科护理的工作量比较大,任务相对繁重,护理细节多,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与患者的沟通情况较差、法律知识欠缺都可能造成护理失当[2]。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欠佳:一些护理人员只会机械式地进行护理操作,理论知识不扎实或者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处理,同时在外科手术后,因对病情观察不及时,不能快速发现一些并发症的先兆症状,欠缺风险评估意识,导致护理风险增加或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引起护患纠纷;②护患沟通不当:这是引起误解,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作为医患沟通的桥梁,扮演着帮助患者解答疑惑、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治疗信心的重要角色,部分护理人员因工作压力或者个人问题等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解答疑问或者进行护理时缺乏责任心,不仅可能增加护理风险,还会降低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程度,甚至因琐事升级护患矛盾;③法律意识欠缺:外科本身纠纷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了解程度不够,一知半解,既无法做好正确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又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在权益受侵害时不会自我保护。

3.1.2管理因素和感染因素

医院的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修养、行为规范等都没有一定的准则,导致护理水平参差不齐[3、4]。加上外科重症患者有较多的侵入性操作,术中术后多需要留置管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管路阻塞、脱出或者气道损伤等情况,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5],容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1.3患者自身因素及其他

外科患者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加上部分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或者其他损伤,本身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事件,对各类护理操作的要求更高。除此之外,病房手术室环境等都可能影响护理质量,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3.2解决办法

针对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3.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与法律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培养和经验交流,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做到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能对护理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预防性处理;不断学习充电,跟紧医疗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同时,做好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的培训,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自身责任与权益,站在法律的高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提高责任心,端正服务态度,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多询问患者的感受,学会倾听,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6]。

3.2.2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与规范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行为准则和流程规范,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建立可行的奖惩制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进行自我提升,为护理人员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3.2.3树立防范意识,提高风险评估与控制能力

对普外科住院患者,特别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入院时即要对其身体条件、耐受性等进行综合评估,树立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并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可成立专门的风险防控小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护理中各环节的监督,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豫萍.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4):552-553.

[2]于瑞玲.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探讨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65-267.

[3]徐玉芬.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调查解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47-249.

[4]潘敏.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2012,10(30):341-343.

[5]宋新玲.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0):1209-1210.

[6]刘玉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