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运营管理的大规模定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基于生产运营管理的大规模定制

王银虎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54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产及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不断满足实际生产以及消费的需求,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应运而生。这种生产方式的出现在帮助在竞争力的提升上寻求到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但同时也对其固有的运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其生产运营管理,本文就针对企业在大规模定制这种生产方式下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并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生产运营;管理;研究

1大规模定制的产生及应用现状

在过去,制造型企业在标准化的原则基础上组织大规模生产,并且其组织结构及其分明,其员工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会受到极其严密的监督,还要循环往复重复同样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企业在使用这种生产方式时往往只需投入较少的成本就能为客户提供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以及服务,并且这种生产方式一直被制造型企业应用至上世纪的70年代,直至大规模生产的出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企业逐渐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并对其生产环节及作业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同时,这种改进还在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而持续进行。社会需求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生产也必然会面临特定的产品制造,而这种特定需求被不断满足就是大规模定制的最初雏形。当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多并形成规模时,就逐渐在生产企业中演变出了大规模定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整合多种资源与技术,还需通过组织规划生产流程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特殊需求,进而形成的一种更加完整且高效的组织生产体系。它不仅在成本上投入较小,还能大规模产出高质量的个性化产品,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出现就在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些应用了大规模定制的企业较之未使用此战略的企业而言还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其不仅在市场份额以及利润获取上要多于同类型的企业,而且往往还能快速获得投资回报。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大量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平台的大量涌现为生产型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并实现了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的直接对接,这就更加刺激了定制化产品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管理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服务环节。

2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优缺点

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可以有效减少其存货的数量以及生产和经营的成本投入,同时定制化的产品还能在准确需求信息的指引下使供应链中的浪费情况被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顾客还能以最合理的价格获取到最符合其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而通过对一些使用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其多数都表示大规模定制为其生产经营带来了益处,并重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客户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次是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是企业得到了顾客的更多认可,然后企业相应订单的时间也被大量缩短,最后就是在以上益处的推动下,企业以最少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大规模定制为企业带来的诸多益处还与市场和用户的影响息息相关。

然而大规模定制的应用也具有一些不利影响,如企业所使用的材料成本会有所增加,企业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完成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供应商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升以及定制化产品质量上有所欠缺等等,而导致这些不利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资金问题。虽然大规模定制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生产成本,但是在有些大规模定制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费用也可能会有所提升。因为大规模定制的实施需要在增强定制柔性化的同时以牺牲标准化效率成本为代价,而多数企业都并未只运行大规模定制模式,其仍需要继续进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这就会使其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环节中会出更多额外的费用。此外,在有些企业应用大规模定制比其预期要更加耗时耗力,并会使其利润严重下跌。

3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方法

在生产企业中,为有效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运作,通常要在其运营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如对其零部件、生产流程、产品、作业环节及局部都要进行标准化。如果某个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单一一种零部件就可以实现对多种规模产品的生产时,就可以有效降低其生产升本,并极大地减少库存,同时还能有效改进对零部件需求的预测。但是这个标准化却可能会致使生产出的产品并不具备显著的差异化,进而致使同类相斥的现象发生。其次,在供应流程上实现标准化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因为当定制环节被企业尽量延迟后,企业就可以在标准化流程中享受到更多的益处。如有些企业就通过将定制环节放置于生产供应的最后环节中进行,当然这种可延迟的定制化产品多数都是一些零部件,且不影响产品的核心构成。此外,对执行产品进行标准化之后企业就可以使用较少的存货就能同时对多种产品都进行宣传,而当顾客提出定制需求时,企业可以通过及时响应生产或使用更高级别的产品予以替代的方式以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再则,在生产作业中实行标准化,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上的节约,如一些PC设备的生产企业就可以通过使用通用设备及零部件来实现设备的个性化生产。最后就是对局部的标准化实行,即公司在多数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并供客户进行选择,通知这种标准化工艺在电子电脑设备以及汽车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此外,有相关学者针对生产企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实现,总结出如下几个重要步骤:首先企业应在原有的标准化产品中增加定制服务,企业应具备生产定制产品的能力,企业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整合并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4实施大规模定制的组织策略

虽然大规模定制的实施有其弊端所在,但是综合而言,其益处仍是显著大于弊端所在,因此应为大规模定制的实施而采取相应的组织策略。

4.1调整组织机构

为大规模定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转变,因为过去生产企业中所广泛使用的机械型组织结构在柔性上极度缺乏,并严重影响到对顾客需求的及时响应,而当其转变为有机型组织后就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生产需求信息的快速传递,使企业自上而下都能快速做出相应,并适用于企业的大规模定制。

4.2实现快速整合

对于大规模定制而言,生产及交付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些惯于使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厂家而言,在其企业内部已经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时对客户的专业化定制需求进行记录,最后通过设计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加工后得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并交付给客户。整个生产过程极为短暂,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的快速实施。

4.3模块化产品及过程

这一环节对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效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对于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环节进行模块划分,并且每一模块都应单一只实现某一项任务,如设计制造与安装包装,都实现模块化,这样就会使产品的最终装配变得更加简易,也使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客户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的零部件、构件以及包装等进行差异搭配并最终获取到满足自身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对正确资料的有效利用实现真正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最佳途径。

结束语

当下,随着大规模定制的日益流行,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都已经开始在其成产过程中实现了对大规模定制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因此,大规模定制在未来的制造行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意义,应得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德通,李登峰,余高锋.大规模定制模式下基于三角直觉模糊信息的生产指派问题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6,25(1):59-69.

[2]姚建明.基于成员目标定位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运作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5):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