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患儿氧气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干预对患儿氧气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张粉仙

张粉仙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江苏金坛213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氧气驱动雾化吸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及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对家属的宣教工作、心理干预、效果干预。结果:观察组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知晓率及对氧气雾化吸人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氧气驱动雾化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雾化吸人的疗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氧气雾化;护理干预;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34-02

氧气驱动雾化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利用高速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药液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进入气道深部[1]。可使呼吸道黏膜湿润,达到消除炎症、祛痰、平喘、改善通气的目的。由于儿童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低,有害怕甚至拒绝雾化吸入的行为[2],从而影响雾化吸人的疗效。为了提高小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质量,有效的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我科从2014年01月~2014年12月对进行小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0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行氧气驱动雾化护理的患者204例,男142例,女62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6.5岁。原发疾病:支气管哮喘103例,毛细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肺炎4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5例。将2014年0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2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告知雾化吸人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方法为如下措施。

1.2.1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工作因为儿童病人的任何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向家长说明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很适合雾化吸入治疗的。该治疗方法对患儿无任何疼痛刺激,只要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3]。而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打针、吃药简单方便、疗效好,遇到这些问题时,应耐心地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方面去解释,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雾化吸入的好处,甘愿配合治疗。

1.2.2心理干预由于小儿是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间,对认知能力差,对机械类操作有着本能的反抗心理,特别首次接触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认为喷出的雾液会烫伤或呛人,因而在心理上产生恐惧不能接受治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详细地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让患儿用皮肤接触感受雾化液的气流强度和温度,必要时护士做一次示范,或给那些配合好的患儿做榜样等。总之尽量使患儿的心情放松,逐渐地配合治疗,不要采取强制措施[4],不能让患儿在首次雾化时产生恐惧感,以免影响下一轮治疗。

1.2.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对症干预

1.2.3.1体位的选择最好选择坐位,婴幼儿选择半坐卧位,因为坐位或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5]。对不能随便改变体位的患儿给予抬高床头30o。

1.2.3.2吸入时的干预在即将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教会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尤其对第一次雾化吸入的患儿,要耐心指导。对年长儿将一次性含嘴从门齿处放入口腔约lcm后嘱患儿闭合口唇,做深吸气动作,使雾液从口腔吸入由鼻腔呼出。年幼患儿宜取半卧位,即让息儿斜靠在家长左臂弯处,家长右手拇指和食指握着含嘴,并与其它手指做成一个面罩状,用小鱼际肌顶住患儿的下颌,使管道含嘴口对着患儿的口鼻腔,患儿呼吸或哭闹时雾液随吸气而进入到气管及肺泡,当患儿转动头部时,右手小鱼际肌不离开下颌而跟着转动,可保证雾液的吸人。对很安静的患儿要弹足底等有意让患儿处于啼哭的状态,使呼吸加深,增加雾化液的吸入量,但患儿剧烈哭闹或剧烈咳嗽时应暂停雾化,防止呛咳或窒息[6]。

1.3治疗依从性

主动接受治疗的为依从性好;治疗时哭闹、但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继续治疗为部分依从;在治疗时大哭大闹,雾化时间超过10min以上者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进行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氧气驱动雾化吸人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n(%)]

组别n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观察组10280(78.40)17(16.70)5(5.0)

对照组10235(34.30)45(44.10)22(21.60)

注:X2=40.957,P<0.05

3.讨论

3.1提高了患者对氧气吸入的认识氧气驱动雾化使药液成为气溶胶颗粒,气溶胶有沉降、凝集作用,具有流动性大、接受面积广等特点,易沉降于呼吸道,稀释痰液,从而改善梗阻症状。它具有起效快、无创伤、安全等特点。

3.2加强了对氧气雾化操作的管理通过护理干预,质控组长对每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护士能熟练的掌握氧气驱动雾化的操作流程,使护士对氧气雾化的操作更加规范,提高了护士氧气雾化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避免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3提高了患儿氧气雾化吸入的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指一个人行为与医疗实施和健康指导的一致程度,这些行为包括服药、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依从性差会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通过护理干预在氧气驱动雾化中的应用,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温赤君.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58.

[2]徐雪影,张银英,梁燕嫦,等.心理诱导在喘息性疾病患儿雾化吸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43.

[3]付秀丽,司徒超.护理干预哮喘患儿雾化吸人认知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6(1):136.

[4]任小芳.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8A):40.

[5]万霞,赵小红,谭月儿.小儿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06,3(27):72—72.

[6]吴敏,李华娟,李静.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0):212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