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方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方法浅析

高颖

高颖湘潭技师学院411100

摘要班集体是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以下几个特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具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职业院校班集体班风学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良好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其次,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再次,班集体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集体不会自发形成,而要在班级建设者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才逐步建立起来。根据这几年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总结了管理班级的几种方法。

一、抓常规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级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班风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同学自觉的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个方面形成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班主任长期培养下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大造舆论,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我们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八字校训:“态度、规范、责任、技能”。我要求学生以八字校训为导向,在班集体中端正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具有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不负责任;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本领,掌握各种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明确目标抓导向。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及导向。目标一旦确定,要牢牢把握,把它变成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班风建设的内容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3.坚持“三化”抓常规。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抓好班级常规工作。抓好常规既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班风建设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我们知道,班风往往带来的是班级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规章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但任何自觉行为都是在强制执行的基础上经过努力逐步发展而来。常规是班风的直接表现。因此,在班风建设中,必须依靠常规工作的“三化”,通过校规、校纪、班规、班约,使班风的形成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从而中快班风建设的步伐。

4.优化学风抓核心。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所以班风建设必须围绕学风进行。班风建设的成败,首先是体现在学风上,一种勤奋向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正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动机和动力的具体体现。因此,班风建设。必须以树立良好学风核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5.发挥班级特长。班级特长是本班区别其他班的专长,班级专长给同学带来的集体荣誉感最强,使同学们有较强的自豪感,这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树立优质学风,抓日常规范

1.学风建设的主要是氛围的营造。那要怎么样才能营造一个令人满意所氛围呢?首先利用舆论的力量,管理者应该在班上极力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也许是最好的出路。而一旦学习的目标定下来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其次要抓、狠抓考勤工作。职业院校生自制力比较差,有一部分学生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者考勤一定要严,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学生,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认为可以我行我素,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一起玩。这时教师应利用煽动性语言在班上宣传,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建立劳动意识,优化校园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都是望子成龙,这就造成了家长只关系学生的学习,对其它方面的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尤其是学生的自立能力、劳动能力方面的教育。有些同学在家里从来不干活,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学校学生就逃避劳动,不愿意干活。管理者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的重要保证,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强独立的人,懒惰和依赖别人的人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依靠自己,不仅要学习好,各个方面都要好。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班级每天安排值日生,每个学生都有劳动的机会,如果劳动态度认真教师给予表扬;劳动态度不认真的要批评,还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班级有些外地的学生住在寝室里,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尤其是在生活方面,班主任要多去寝室检查,以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便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多与家长联系,实行双向管理。学生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有情感的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很高兴。我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学生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做好榜样。并与家长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绍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的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积极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博奕技能节等等。这些活动无疑会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死读书本的人。但是有时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表现的不积极,甚至有些学生觉得与自己无关,态度漠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通过一些事例去激发学生,让他们觉得参加的各项活动对自己身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见,班主行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严、细、恒”,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挥他的特长,改正他的不足。使培养出来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