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朱永安

陈淋子镇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河南信阳465232

摘要:就我国农业种植现状而言,水稻与玉米、小麦并称为我国三大农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7%左右,产量占农作物总产量的36%左右,是我国单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是一项从选种育种到田间管理的系统性过程,水稻的高产稳产是各环节相互配合、有机统一的作用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关键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水稻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农作物产量,而且还能够促进农业良好发展。其中,水稻栽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实现了水稻的增产增收。而水稻产量增加,不仅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新突破,而且实现农业发展的重大跨越。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从科学选种、科学培育、田间管理、合理控水灌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1.1科学选种

优良的水稻品种对于提升水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选种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逐渐加大对种植区域种植条件的实地勘测,及时掌握水稻种植区域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水稻种植品种。目前,基于水稻种类的多样化,综合对比南北方水稻种植特点,北方水稻种植周期较长。因此,在水稻品种选择时,需要重点考虑影响水稻的诸多因素。(2)在水稻品种选择之前,水稻种植人员需要对种植区域的水源供应能力,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进行全面分析。上述选种前准备工作,为水稻种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此外,水稻选种还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部分排水性能较差的地区,选择的水稻种子要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而部分排水性能较好的地区,需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3)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选用的水稻种植技术,选择较为合理的品种。

1.2科学培育

水稻培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水稻前期生长质量[2],增强水稻品种的生长抵抗力,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水稻品种培育过程中,水稻种植人员要给予种子发芽数据收集工作足够重视,通过实验方式收集种子发芽信息。通常情况下,要想实现水稻总体产量的提升,就要保证种子发芽率超过90%。基于种子培育中期而言,根据水稻种植的需要,预先对水稻种子进行晾晒工作。增强水稻种子的适应能力,为水稻生长提供重要的条件。在种子培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种子的消毒与清洁,不但降低其他杂质对种子产生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侵袭,为种子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

1.3田间管理

1.3.1田间管理技术的选择

在选择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时,需要结合其种植环境而定。同时,在水稻的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种植土壤湿度,并且还需要注重对其含氧量的控制。通过上述的设置,促进水稻能够在生长期吸收营养。此外,根据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加强对田间杂草处理,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其影响水稻的生长。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多种防治技术综合的方式将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例如,生物、物理、化学药物等防治方法,从而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重要的环境保障。此外,根据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需要定期对杂草进行处理,并做好除草技术研究,通过不断加强对除草技术的研究,解决以往稻田除草困难等问题,为水稻健康生长扫除障碍。

1.3.2水稻施肥方面管理

在水稻施肥阶段,种植人员需要制订较为科学的施肥方案,并结合水稻施肥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施肥作业。通过及时对水稻进行施肥,为水稻生长及时提供养分,保证生长期水稻生长的需要。此外,要定期对水稻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并根据其实际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施肥方案。与此同时,要给予灌溉排水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供应水源的质量,确保水稻灌溉的有效性。

1.4合理控水灌溉

水分的供应对于产量及米质也有重要的影响,生长其间以浅水为主,浅水层阳光直射至土壤,可以提高水温,同时增加水中的氧气量,达到保温、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利于秧苗生长,促进活杆成熟。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要进行有效的水分供应,科学合理地控制水分,基本前期、分蘖期都能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做到浅断浅地间隙保水,这样能利于土壤的通气性能,中期基本不晒田,后期的控水对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千粒重均有很大影响,利于米质及产量的提高。

1.5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必须要做好预防,因为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常常会有病虫害的发生,而且种类多,对于水稻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当,轻则影响产量,严重的会导致大面积绝收,而且会成片漫延传播。常见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螟虫等。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苗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迹象,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程度,采取物理、农业、生物及化学手段进行科学防治,尽可能把病虫害的发生控制在萌芽之中,做到有效的防控。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管理

2.1高产多抗杂交组合技术推广

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以及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背景下,若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必须克服区域自然气候的影响,对水稻品种进行积极改良,从而达到水稻高产的目的。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气候具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南方地区具有夏季炎热多雨,而西北部地区则为高山气候的特点。南方地区在夏季暴雨之后,会使得稻田更加湿润柔软,为水稻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北方地区则气候多变,在夏季会出现严重的干旱情况,不利于普通水稻生长。因此,进行高产、优质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杂交水稻研发,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的产量。当前我国具备高产多抗性的杂交优良品种主要为渝优7109和淮二优5272个品种,以其适应性较强的特点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

2.2旱育稻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旱育稻秧栽培技术是粮食高产的基础。当前,我国在水稻稻秧的栽培过程中,采用旱育技术,通过选择白根较多、基底结实、叶绿的矮壮品种,可以提升汉语稻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例如,我国某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旱育稻秧栽培技术,在施肥过程中采用了沼液肥,以此加强苗床的管理能力,提高壮秧的生长速率。不仅如此,在进行旱育稻苗栽培过程中,该地区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了烂苗的产生,是稀植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3结语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是当前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推动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业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进行技术革新,积极进行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化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万诲荣.农民致富之友.2017(22).

[2]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J].黄剑平.南方农业.2017(35).

[3]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孙大全.乡村科技.2017(08).

[4]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J].何海燕.吉林农业.2015(09).

[5]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J].王卫疆,王学军.农民致富之友.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