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疫苗接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乙型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疫苗接种效果研究

宋翠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5000)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肝脏疾病,不加以控制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给个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蔓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乙肝疫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呕恶、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病理表现为肝大,质地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1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1.1从全球乙肝感染数据来看

我国是乙肝大国,全球3.5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万人,我国占近50%。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极其严重的问题。

1.2从我国法定传染病数据来看

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

2乙型肝炎病毒特点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是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万分之一,而它也是最难治愈的病毒之一。HBV的复制有几个主要特点:1.HBV虽然是一个双链DNA病毒,但和身为RNA病毒的艾滋病毒(HIV)一样,其复制存在着逆转录的过程,使得病毒基因组可以被整合到机体中,一方面使得机体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成为潜在致癌的隐患;2.HBV在进入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cccDNA,并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彻底清除;而一旦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cccDNA则会跳出来作恶,转入活跃的复制状态,使得HBV感染长期持续性存在。

3乙肝控制策略——接种疫苗

3.1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阻断乙肝传播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1]。

3.2优先接种人群

3.2.1新生儿

我国实施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有文献报道,年龄越小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转阳率也就越高[2]。1984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开始在中国应用;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疫苗免费;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

3.2.2儿童查漏补种

自2005年起,在做好新生儿免疫的基础0上,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重点是2002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2009~2011年作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

4乙肝控制策略所取得的成效

4.1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3针全程接种率不断提高

自1992年起,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及3针全程接种率均呈上升趋势。2012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74%,3针全程接种率为99.67%。

4.2人群HBV感染水平下降

2006年开展的我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HBsAg流行率为7.18%,推算我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HBsAg携带者9300万人。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全国约8000万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在年龄分布上,2006年和1979年、1992年两次全国调查结果比较,1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下降最为明显。2012年5月,中国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的认证,已经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这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取得伟大成就[3]~[9]。

5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万分之一,而它也是最难治愈的病毒之一。HBV的复制有几个主要特点:(1)HBV虽然是一个双链DNA病毒,但和身为RNA病毒的艾滋病毒(HIV)一样,其复制存在着逆转录的过程,使得病毒基因组可以被整合到机体中,一方面使得机体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成为潜在致癌的隐患;(2)HBV在进入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cccDNA,并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彻底清除;而一旦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cccDNA则会跳出来作恶,转入活跃的复制状态,使得HBV感染长期持续性存在。因此,HBV在目前医疗水平上,是一个可以控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的病毒。我国现有HBv携带者9300万人,他们都是HBv的慢性感染者。研究发现,这些人的感染几乎都是在胎儿期或幼儿期感染HBv的,经过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感染历程,HBv仍然在他们体内不消失,但也不发病。不过,他们仍然可以不断向外界排放HBv,是重要的乙肝传染源。

乙型病毒性肝炎若不加以控制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给个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所采取的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成功的乙肝控制策略,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对乙肝的防控工作来说可谓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温立波.两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7(3):133-134.

[2]王秀娟.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23(3):105-106.

[3]崔富强.中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04):341.

[4]余永勤,李淑霞,吕其军.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快速接种方案效果初步观察[J].新医学,2001,32(3):159-160.

[5]徐峰,何凡,周波青,赵钱英,严睿.不同剂量和程序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38-41.

[6]赵红娜,曹明,赵振峰杨鸿儒.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免疫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91-992.

[7]张国民,孙校金,王富珍,郑徽,龚晓红.中国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探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3):266-270.

[8]余永勤,李淑霞,吕其军,李玉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快速接种方案效果初步观察[J].新医学,2001,32(3):159-160.

[9]童亚.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