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黄红兰倪朝辉史红艳赵春燕

黄红兰倪朝辉史红艳赵春燕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能够适应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医学院应当进行积极改革,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故本次主要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对于医学与人文进行阐述,其次对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再次提出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其具体报告如下。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343-01

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育,而想要真正实现人才的培育,除了培养其专业素质水平外,还需要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以适应全球化背景的到来,因此,本次积极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为医学院的发展提供依据。

1.医学与人文

医学与人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大部分医学者及教育学者也将医学称之为人学。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医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与人的疾病。而人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个体,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同时还具有生理特征以及社会属性等,因此,医学不仅仅是研究上述某一体系,而是研究上述三大体系,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补充[1]。目前,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示,美国某医学者指出:“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因此,在进行医学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人文教育,但是重视人文教育也并非不重视医学教育,而应当使得两者平衡,同时,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如疾病知识、健康知识等了解,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社会的动态等进行一定的掌握。唯有具备专业素质水平和崇高的人道精神,从医人员才能造就更为多元化的人性特点,才能够将患者当成一个鲜活的个体进行沟通,然后通过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而不是将患者一个疾病的载体。

2.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发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而在上世纪中期,我国就有意效仿前苏联教育体系,将人文以及科学教育进行有效分离,同时,也将医学以及人文教育进行分离。直至上世纪末期,部分医学院校已经渐渐建设人文素质课程。但是,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当中,渐渐削弱了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大部分医学院校均更多的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时,临床医生也对实验室以及影像结果更为重视,而忽视了患者的的主要诉求;更加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控制,而忽视了患者情感的需求;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身心需求[2]。而上述均表现出医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所创造出的医学也仅仅只是治病的医学,医学教育也只是针对于对疾病的教育。但是,一旦离开实际所存在的人,离开了人文关怀,医学就变得毫无价值,失去了灵性。因此,目前对于医学界而言,应当进行积极的转型,以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提高医学人文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医学体系尤为重要。

3.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3.1强化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在不同的时期,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存在差异。目前,医疗人员除了应当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业务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当提高人文关怀、环保意识等具有更加深远意义的内容。因此,就医学院校而言,除了要积极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开设历史、法律、道德修养等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后,学校也应当为学生提供病患,让学生能够实习和实践,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其道德修养,了解人文关怀的意义。同时,为了使得学校的教育水平得到完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发心理学、医学美学、卫生经济学等相关的医学人文课程,进一步实现高品质的教育成果[3]。虽然,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得到进步,但是医疗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还存在停滞不前的情况,而此种情况常常导致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的紧张。因此,道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一危难情况,真正能够让医护工作人员实现“妙手仁心”,成为患者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同时也能够促进护患、医护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医院的威望。

3.2艺术熏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目前大部分医院均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而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拥有坚定、无私、阳光的精神十分重要。同时,医学专业也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由于疾病可能存在复杂多变等情况,但是大部分学生均死记硬背,但是有时候则需要依靠学生的悟性和一定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开设美术、音乐课,以此来缓解学生们的压力,让其紧张的神经得以缓解,同时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兴趣,在艺术当中体会医学,让学生能够找到艺术和医学之间的共同点。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至2011年开始,上海交大医学院就开设了新课程,即“名画中的医学”,而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在艺术当中去寻找医学所在,让艺术与医学和人文进行融合。

3.3英语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医学界的国际交流也逐渐增多,而为了我国的医学人才能向多元化发展,应当积极开设英语教学课程。由于,当前课程设置具有限制,有部分医学院未能系统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也存在部分医学院校对英语专业不重视等情况,因此忽视了英语学科的开设。因此,只有在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重视语言的人文教学,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以使得学生在人生发展中更为全面。

4.结束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当中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但是人文课程并不等于人文素养,想要医学教育得以不断发展,应当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在进行教育的同时,积极挖掘人文意蕴,唯有在医学教育当中,积极将人文、艺术、医学、仁爱等方面进行结合,才能够有效促进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13,(1):71-72.

[2]张金钟.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4):481-486.

[3]燕娟,王洪奇,连婕等.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05-607.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教学改革项目(B2014B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