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探究的大班幼儿探究活动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基于自主探究的大班幼儿探究活动的实践

李莉

(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幼儿园)

摘要:教师用“蜗牛旅行记”这一科学素材,用科学小实验的形式积极组织幼儿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真实环境提升探究能力,选择适宜内容引发探究兴趣,结合科学实验习得探究方法,融合探究历程提升探究品质。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的同时,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兴趣;探究方法;探究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研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班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但会有自己的感性经验,也会有自己的推理思考,从主题《有用的植物》过渡到《动物大世界》中,我们投放了一系列小实验,如:利用色素使菜叶变色、蚯蚓松土、蜗牛旅行……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提升幼儿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一、创设真实环境,引发探究兴趣

环境是一个“隐性课程”,也是开展探究活动的依托。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特别需要营造利于观察和探究的环境,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疑惑。

1.问题环境——过程性、互动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主动性

在“蜗牛旅行记”实验中,老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有价值的疑问点,预设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幼儿进行阶段性的探索(见表1),在不断的问题推动中,帮助幼儿主动解决发现的问题,逐步扩展幼儿的认知范围。

表1“蜗牛旅行记”阶段观察表

由上表可见,通过四个阶段的不同的观察点,幼儿观察到了蜗牛的大便、行动轨迹等。在观察中幼儿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组织幼儿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物质环境——探究性、支持性的观察材料,引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在“蜗牛旅行记”‘蜗牛的爬行’的实验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放大镜、尺、大小不一的瓶子、一次性透明杯子、镊子、纸、笔等。考虑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指导他们使用瓶子“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实验,而能力较强的孩子就指导他们将杯子打通,叠起来,从2个,3个……慢慢的递增进行实验。指导幼儿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运用已有经验开展摆弄、探究,从而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发现蜗牛是向上爬行的。

二、选择适宜内容,提升探究能力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老师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萌发主动探究的兴趣。

1.丰富性——探究内容丰富多样

“蜗牛旅行记”这个科学实验所选取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并在遵从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重视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多个角度进行实验扩充幼儿的认知。本次实验我们主要从蜗牛的生长环境、食物、外形特征以及粪便等几个点进行了观察。

探究过程中,教师遵循“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的原则,每一个探究内容都来自于幼儿探究过程中自主产生的问题。他们关注的点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科学性——探究内容科学合理

在“蜗牛旅行记”这个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但怎样让我们的探究内容更有价值?更有科学性?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有价值的话题合理的取舍,抓住一个切入点,从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每个阶段都确定了一个重点探究的内容,加以引导、教会幼儿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使我们探究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探究的过程不断走向科学。

三、结合科学实验,习得探究方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适时引导,不断推进,提高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既符合科学知识的循序渐进,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极大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1.从猜想到验证

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蜗牛吃的食物、生长的环境等提出猜想。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1)幼儿猜想的合理性逐步增强。通过老师的指导,他们依据已有的经验(蜗牛喜欢吃菜叶)提出合理的猜想,幼儿的疑问在不断的深入,而且是有依据的。

(2)幼儿猜想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幼儿抛出了很多猜想,老师关注幼儿猜想背后的思想,梳理思路,进行追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有效性问题,帮助幼儿实验的开展,使猜想的结果得到丰富和发展。

2.从观察到记录

幼儿认识世界与增长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观察,记录则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步骤。在“蜗牛旅行记”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明确观察重点,定期更新材料,使记录更合理有序。在观察“蜗牛吃什么”的实验中,教师经过观察发现,一些材料经过多次摆弄、操作后,幼儿基本都知道了玩法,操作这些材料有些枯燥和乏味,因此定期更新材料,去旧更新,保持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为此老师设计的记录表格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帮助幼儿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回忆、记录,让幼儿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的更加合理。

(2)明确观察目的,定期户外观察,使记录更丰富饱满。在探究“蜗牛生长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定期选择不同的天气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墙角、菜地、草地等地方寻找蜗牛的踪迹,寻找周边的环境与蜗牛的关联之处,观察蜗牛的住所……记录的内容不断的丰富着……

3.从收集到整理

在“蜗牛喜欢住在哪里”的实验中,我们主要是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信息,通过调查表了解幼儿对蜗牛的生长环境到底知道多少。在实地调查中,幼儿验证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做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收集信息的方法多样,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在本次实验中,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但大部分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得到了验证,但有些问题幼儿无法通过观察得到验证,为此我们通过每月的“爸爸小课堂”来解决,让幼儿给爸爸发问,由爸爸通过网络搜索以图片、视频、讲述等形式进行解答,满足幼儿在调查中的需求。

(2)收集信息的范围变广,增强幼儿分析整理的能力。在实验中,幼儿通过家长资源、图书、报刊、视频影像等成功的捕捉到了各种关于蜗牛的信息。但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学习选取对他们有用的信息,然后一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内化成自己头脑中的信息,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融合探索历程,提升探究品质

幼儿的实验都是“原生态”的,要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获得提升,就需要教师抓住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进一步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提升经验,适当地给予推进。

1.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注重提高幼儿科学猜想品质的形成

当幼儿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或假设,让幼儿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探索,同时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幼儿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幼儿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2.在形式多样的环境中,注重提高幼儿观察质疑品质的形成

在本次科学实验中,幼儿用了观察法、比较法、记录法等,把观察到的蜗牛的行为,以表格、图画、符号等形式,记录陈列出来。为了让幼儿对探究活动产生持续的、浓厚的兴趣,教师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质疑,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把一些观察、记录的方法与技能习得,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自然开放的情境中,注重提高幼儿小组合作品质的形成

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幼儿总是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需要老师的关注指导,更需要同伴间的鼓励和帮助。如,在观察“蜗牛旅行”的过程中,幼儿会分工合作给蜗牛换菜叶、洗瓶子,当发现瓶壁上有痕迹时,他们会互相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个痕迹?它是从哪里出来的?”……并且互相谦让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解决工具短缺的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中幼儿间有了相互合作、交流,在实验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五、进一步设想

对于类似的探究小实验,材料准备简单,取材方便,可以反复的进行,并且可以拓展探究的对象和范围,如小乌龟、水培植物等。从身边的小实验入手,拓展、培养幼儿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大班《学习》一书上也有很多点可以和科学实验相结合,可依据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目标,并辅以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本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投放适宜的材料、创设便于观察、操作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的探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凌伟娟.在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大班幼儿饲养蜗牛为例[J].学园,2015,(10).

[2]何国尧.实验探究步步行,学习趣味节节高——以探究实验提升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