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琳1贺彩云2杜晓林1

王琳1贺彩云2杜晓林1

(1河南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450000;2河南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53)

【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6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32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维生素C2.0g,肌苷1.0g,加入1O%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GSH治疗组36例,给予GSH1.8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l4d。监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FBIL)、一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等。结果GSH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纽在药物性肝损害复常方面显示良好治疗效应,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0/36)和53.1%(17/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疗效显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谷胱甘肽药物性肝损害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36-02

药物不良反应或机体对药物的超敏反应所造成的药物性肝病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是药物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含活性巯基的三肽,能与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结合而起解毒作用,在保护肝细胞,参与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能有效降低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改善肝功能。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CSH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评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68例。药物性肝损参照内科学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原发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和肝血管阻塞损害、原发血液系统疾病等。肝功能异常出现在用药后3~21d。按治疗方式GSH治疗组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54±18)岁;常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52±19)岁。2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按WHO制定的分级标准判定: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B级。2组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方法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症状或体征,和(或)肝功能指标高丁正常上限值2倍以上开始使用保肝药物治疗。GSH治疗组:GSH1.8g(云南仪华药业物流有限公司,商品名古拉定,规格0.6,g/支)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常规治疗组:门冬氨酸钾镁20ml,维生素C2.0g,肌苷1.0g,加人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

1.3观察内容临床症状(疲乏、纳差、黄疸等)、体征,每日观察其变化情况。实验室检测项目(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一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等,用药前后对比测定。

1.4疗效标准显效:疗程结束时,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ALT、AST、TBIL、ALP、GGT等肝功能异常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或正常上限值2倍以内,无效:疗程结束时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者。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检测指标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但以GSH治疗组改善明显,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标注: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x-±s: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2.2疗效比较GSH治疗组旺效22例(61%),有效8例(22.2%),无效6例,总有效为83.3%;常规治疗组湿效7例(21.9%),有效l0例(31.2%),无效5例,总有效率46.9%;GSH治疗组总有效率明高丁常规治疗组(P<0.05)。

3讨论

GSH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由谷氨酸、胱氨酸及甘氰酸组成。对生物体氧化还原系统和巯基酶起活化作用,可活化体内抗氧化剂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能与亲电子基、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结合,从而清除组织中氧自由基等。当肝脏受到有毒物质损害时,可诱导产生大量超氧离子和过氧化物等氧自由基,GSH提供活性巯基和H拈抗氧自由基毒性或存酶催化下可直接与自由基结合,从而抑制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体内超氧离子,防止肝细胞持续损伤。GSH水解后生成的甘氨酸,既可作为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促进肝细胞DNA合成,又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促使肝细胞再生,并参与胆酸的代谢。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分析,GSH治疗组对AIT、AST、TBII、ALP、GGT等异常指标改善显著,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指标改善不明,可能与TP代谢周期过长有关。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GSH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达83.3%,常规治疗组(5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发生后,使用GSH可有效地保护肝细胞,并可迅速使受损肝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迅速缓解。综上所述,GSH可使药物性肝损害后患耆的临床症状与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稳定患者病情、保证原发病治疗的正常进程,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且价格适中,用药周期短,无不良反应及药物交叉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GSH的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I]谭永康药物性肝病.中闰防痨杂志,2002,2:41.

[2]李志茶,张龙跃.甘草酸二铵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8例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O0.

[3]王吉耀.药物性肝病,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生H{版社,2001.1863—1866.

[4]KrOnckeKD,FehselK,SuschckC,eta1.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derivednitricoxideingcneregulation,celldeathandcellsurviva1.IntImmun()pha丌¨ac0l,2001,1:1407—1412.

[5]王斌.符胱什肮代谢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18:82-84

[6]李小惠,周刚毅.胱甘肽治疗抗结泼药所致肝损害.中国新药与I临床杂志,2000,1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