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谈美术欣赏教学

黄桂清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师;学生

作者简介:黄桂清,任教于河北省张北县公会小学。

“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也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迫切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新课程标准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纵观《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无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地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艺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二、在欣赏课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很重要的教学经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紧围绕教师的言语和教学思路,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

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使用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而要将欣赏课与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绝非易事,欣赏与创新二者一静一动,看似是对立的不可协调的,实际上二者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欣赏的过程是一个蓄积知识和能量的量变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以欣赏为前提和基础,不断深入理解并发觉其内在实质。鼓励学生展开现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综上所述,欣赏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外,还结合了文化素质教育。重视美术欣赏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学周刊,2011(29).

[2]师建鸽.美术欣赏教学的差异性管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公会小学

邮政编码:07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