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

王伟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6例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6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给予临床护理管理,观察并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组、再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52例(76.47%),研究组的再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再插管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临床护理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clinicalnursingmanagementmeasuresforpatientswithinvasiveventilationinrespiratorymedicine.Methods:Atotalof136patientswithinvasiveventilationofrespiratorymedicine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March2016toMarch2018wereanalyzed.Accordingtothedifferentnursingmeasures,theywerepidedintostudygroupandreferencegroup.68cases.Thereference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management,andthestudygroupwasgivenclinicalnursingmanagement.Thenursingandsatisfactiongroupsofthestudygroupandthereferencegroup,therateofreintubation,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Inthestudygroup,66patients(97.06%)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referencegroup(52.7%).Thereintubationrate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referencegroup.P<0.05indicatesthedifference.It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heclinicalnursingmanagementmeasuresforpatientswithinvasiveventilationinrespiratorymedicinecannotonlyimprovethepatient'snursingsatisfaction,butalsoreducetheincidenceofreintubationandadversereactions.

[Keywords]respiratorymedicine;patientswithinvasiveventilation;clinicalnursingmanagement

呼吸内科患者一旦发病,具有发病急促以及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临床上通过采取有创通气的治疗方法,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通气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1]。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利用呼吸机所形成的肺泡和气道口之间的压力差,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进而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作为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的重要临床手段。但是对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便秘、肺部感染、出血以及呼吸性酸碱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均为患者自愿接受研究,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抽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6例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68例,本次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其中,参照组男性38例,女性30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1.08±2.36)岁;研究组男性40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1.59±2.7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护理指导。

研究组则给予临床护理管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需要确保患者住院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定时消毒和光照,确保患者获得更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住院的事项,进而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及时为患者解决有关问题和困惑;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进而降低患者人机对抗的发生几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后,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气管插管稳妥和固定,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的移位,减少对于患者气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同时,还需要时刻确保患者气管的通畅,适当调整患者的松紧程度,并且认真做好患者插管位置的记录,定时观察患者的插管位置,做好交接班的记录。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组、再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不良反应的观察项目:便秘、肺部感染、出血以及呼吸性酸碱中毒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如:护理满意度以及再插管率等,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开展统计学的处理和核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并利用卡方值核算,各组别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后P<0.05则为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52例(76.4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n(%)]

3讨论

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咯血以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同时,还将会增加患者呼吸机的依赖,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3-5]。经过临床研究认为,通过采取护理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通过建立护理管理小组,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积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6]。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所得: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52例(76.47%),研究组的再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通过成管理护理管理小组,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对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和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和措施,积极给予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干预,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和依从性。除此之外,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再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谷红俊,张洁,樊茹,等.振动筛孔雾化器在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5):4411-4413.

[2]吴艳辉,张有为.情绪管理辅以呼吸肌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346-349.

[3]韩明星,商临萍,李伟,等.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6):35-38.

[4]杨柳,尹平.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液更换频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87-89.

[5]韩明星,商临萍,李伟,等.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7):3441-3443.

[6]费君,赵大海,陆友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81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