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汪浩波

汪浩波

(江油市人民医院;四省绵阳621700)

【摘要】目的:评估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在治疗期间应用胺碘酮对疗效产生的影响,分析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50例主要是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经回顾研究的方式对研究患者展开结果的分析和统计,对照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心律平治疗,实验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胺碘酮治疗,了解患者治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经治疗之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4.0%、68.0%,实验组经治疗后其其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予其胺碘酮治疗,可保障其治疗有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可保障其症状得以快速改善,且用药安全、有效,可推广。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胺碘酮;有效率;不良反应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需紧急处理的疾病,大对数因器质性心脏病而引起,该病会导致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临床中以阵发性发作为特点,以发病迅速、致死率高以及并且转变快为主要特征,该病预后差,成为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2]。本次旨在评估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在治疗期间应用胺碘酮对疗效产生的影响,分析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现做如下简要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50例主要是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经回顾研究的方式对研究患者展开结果的分析和统计,对照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心律平治疗,实验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男共16例,女9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5.38±3.27)岁;实验组男共17例,女8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4.94±3.02)岁。患者的个人资料完整,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没有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心律平治疗,应用心律平(剂量=7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剂量=20毫升)之中,进行10-15分钟的静脉推注,之后以每分钟0.5-1.0毫克的速度进行维持静滴。复律成功之后,患者需要继续施予其每次口服150毫克的心律平片,每日三次。

实验组(例数=25例)在治疗中施予其胺碘酮治疗,应用胺碘酮(剂量=15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剂量=20毫升)之中,进行10-15分钟的缓慢静脉推注,若应用无效则可间隔15-30分钟之后应用胺碘酮(剂量=150毫克)进行重复的静脉推注,之后以每分钟1.0毫克的速度进行维持静滴,在六小时之后调整为每分钟0.5毫克,24小时之内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0克。复律成功之后,患者需要继续施予其每次口服150毫克的胺碘酮片,每日三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一周的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展开分析。

1.3指标的观察

在临床之中主要是应用疗效展开分析,其中疗效进行三个等级的分析,其中符合疗效的标准:经治疗之后其症状均基本消失,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收缩消失、次数减少超过百分之九十;符合有效的标准:患者经治疗之后,其症状出现明显减轻,检查结果显示收缩次数减少超过百分之五十;符合无效的标准:经过治疗之后症状无变化,收缩次数减少超过百分之五十。

1.4统计学研究

此次研究在经过对数据统计、分析时均采用PPSS22.0软件,关于组别间计数资料的对比和分析中采用(n%)对相关结果展开相应的表述,关于组别间计量资料的对比和分析中采用(x±s)对相关的结果展开相应的表述,组别间的检验水准采用P<0.05对数据展开核对,此次研究中组别间P值对比若小于0.05,则可判定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经治疗之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4.0%、68.0%,实验组经治疗后其其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的分析

3.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病导致脉搏输出量出现下降,其心室舒张时间出现缩短,心率出现加快,进而出现心肌损伤,最终其心功能出现下降,这成为心源性猝死的主因[3]。在临床治疗之中尽快转复,可减少其血流动力学、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衰的发生,在临床之中主要是应用药物复律为主。抗心律时长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可以并存,因此在短时间之内应用有效且安全性佳的药物进行治疗,成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障的关键因素。胺碘酮治疗是一种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可抑制其钾通道,经过非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可保障器心肌细胞钾通道得以阻滞,进而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变化,减少心脏颤动现象,保障其心律失常时间得以迅速控制,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在临床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在治疗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此次研究表明,实验组、对照组经治疗之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4.0%、68.0%,实验组经治疗后其其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P<0.05)。证实,胺碘酮经过静脉给药起效快且半衰期短,在急诊治疗中可短时间之内达到血药浓度,之后的口服治疗可维持其血药浓度,进而保障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得以发挥。且该药物在注射的过程之中,速度不可太快,减少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力衰竭,在治疗中需要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

概而言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予其胺碘酮治疗,可保障其治疗有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可保障其症状得以快速改善,且用药安全、有效,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磊,赵宏伟,张薇薇.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中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49-50.

[2]杨建坤,赵丽,韩凌,王平,王泊雅,刘士力,李京,张颖,尹月秋.硫氮卓酮配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急性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律效果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8):3106-3109.

[3]赵阳.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136-137.

[4]张文广,马立永,张盼.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0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