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28例临床救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过敏性休克28例临床救治分析

尹欢招

尹欢招

(余姚市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过敏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救治的重要性和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28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5例,好转3例。结论过敏性休克早期发现和临床急救应及时果断,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救治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临床救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13-02

过敏性休克是由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除引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救治的28例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资料,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救治28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8~6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过敏性休克的诊断标准[1]。其中20例在接触过敏原后5-25分钟发病,属急发型过敏性休克,8例为接触过敏原后1-8小时发病,属缓发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27例无过敏史,1例有过敏史;其中25例发生在输液过程中。

可疑过敏原:青霉素类13例,头孢菌素类5例,喹诺酮类3例,克林霉素2例,中药制剂类2例,疫苗1例,以上均为注射针剂,另口服阿莫西林1例,虫咬伤1例。因抗生素出现过敏性休克者,之前均使用过同类抗生素,并按规定在用药前做过皮试。

1.2临床表现伴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26例,伴胸闷、气促18例,伴恶心呕吐8例,伴皮肤潮红、皮疹、瘙痒12例,伴面部及喉头水肿3例,有意识丧失的2例,大小便失禁的1例。所有病例均测出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80mmHg,其中2例血压测不到,此2例追问病史,在输液开始几分钟即有头晕、胸闷等不适,但未及时告知护士。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立即组织就地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应急救治程序。①停止接触过敏原,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休克立即停止注射并更换输液器;②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③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每次用量0.02~0.025ml/kg,根据病情需要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严重病例,用肌肉注射量的1/2~2/3稀释于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④先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继以10mg加于液中静脉滴注;⑤给予静脉置管,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予林格氏液500~1000ml输入;⑥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脉注射;⑦密切监测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有喉头水肿的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2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后25例患者在0.5-2小时内症状明显缓解,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观察24小时后病情稳定出院;3例患者休克症状好转,但1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2例出现少尿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经随访,上级医院分别诊断为“一过性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出院后2周随访无后遗症发生。

3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药物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者为青霉素过敏,除了各类注射针剂外,其它尚有昆虫蜇伤、食物、吸入物及接触物等。

各类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产生对变应原具有特异性的IgE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此时机体即已对变应原处于致敏状态。当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时,变应原的抗原决定簇迅速与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过敏性物质,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液减少,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常呈闪电样发作,出现在给药后即刻或5分钟内,其它药物过敏也大多数发生在半小时以内。本组大多数病例通过护士巡诊后,能早期发现休克,并给予争分夺秒的救治,症状缓解较快。2例严重病例,因患者出现不适后未及时告知护士,而护士也未加强巡查,致发现时已经意识不清,休克程度较重,所幸救治措施积极高效,未发生严重后果。救治措施应遵照诊疗常规,强调抗休克、扩容、抗过敏、对症等综合治疗。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应第一时间应用,并可酌情多次使用。[2]经统计,在药物过敏性休克发生后10分钟内使用肾上腺素,患者的病死率较10分钟以后使用肾上腺素的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但对意识清醒的病人需注意单次用量不要过大,以免使病人因心动过速而产生不适。

综上所述,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查,密切观察,早期发现过敏性休克,尽早启动休克应急程序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而综合应用抗休克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基本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症状缓解后需留院观察24小时,以防过敏性休克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195.

[2]廖莉,文香,李芹.7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4(12):1356.

[3]王其新.于海初.急诊科医师值班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