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马建国

马建国(黑龙江省东宁县人民医院157200)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156-02

【摘要】目的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脊柱损伤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脊髓损伤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性期药物治疗、冷疗、高压氧舱治疗,手术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措施。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诊断治疗

(1)脊柱损伤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受伤的方式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高处坠落以胸腰椎损伤合并截瘫多见,高速行车发生的交通意外以颈椎损伤合并截瘫多见,骑马时从马头处摔下以颈椎损伤多见,从马背上摔下则以胸腰椎损伤多见。脊柱损伤占骨折发生率的6.5%~7%。

1)分类

a.胸腰椎损伤分类:①按损伤机制分类,屈曲损伤、后伸损伤、侧屈损伤、垂直压缩损伤、剪力性损伤。②按骨折类型分类,依据X线片,临床最常用。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安全带型损伤、骨折脱位型.③按损伤后稳定程度分类,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b.颈椎损伤分类:①按解剖分类,分为寰枕脱位、单纯寰椎骨折、寰枢椎脱位、枢椎骨折脱位、低位颈椎骨折脱位(C3~7)、火器性损伤。②按损伤机制分类,分为屈曲损伤、屈曲旋转损伤、伸展旋转损伤、垂直压缩损伤、过伸性脱位、侧屈损伤、纵行牵拉暴力、不明损伤机制(寰枕脱位、齿状突骨折)。

2)诊断明显外伤史,X线平片可确诊,CT和MRI可明确损伤部位、类型、移位情况及脊神经根受压情况。

3)临床表现受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胸腰椎骨折时,受损的脊柱常有后凸畸形。脊柱受损时,可伴有脊髓损伤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4)治疗措施脊柱骨折的稳定性及脊髓有无受压是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a.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椎管无压迫或轻度压迫,而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骨折.①胸腰椎骨折:如单纯压缩性骨折、轻度爆裂性骨折、安全带型骨折。让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6~8周,在骨折脊柱下垫高床垫,使脊柱过伸,达到姿势复位。复位后,进行背肌训练。8周后佩戴腰围并逐渐进行离床活动。②颈椎骨折:卧位枕颌带牵引用于损伤较轻者;损伤较重者可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3~5kg,持续时间3~6周后换颈托或石膏背心3~4个月。寰枕脱位要牢固制动,复位后选用石膏背心或Haol-vest头环外固定支架固定。

b.手术治疗:适用于脊柱不稳定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者。方法有单纯减压、减压+植骨、减压+植骨+内固定、脊柱融合等。手术人路有前路和后路之分。

(2)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占脊柱损伤的16%~40%。

1)病理分类按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

a.轻微损伤:脊髓有少许出血,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功能暂时受损,临床为不完全截瘫,完全恢复者为脊髓震荡(脊髓休克)。

b.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解剖连续性完好,功能部分丧失,临床为不完全截瘫,由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部分退变坏死,不完全截瘫的程度有轻重差别,恢复亦有差别。

c.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虽在解剖学上连续,但其传导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为完全截瘫。

d.脊髓横断:最严重,脊髓在解剖学上断裂。

2)诊断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脊柱正侧位片,CT、MRI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必须对损伤节段、损伤范围、损伤时间及伤后的损伤节段变化作详细记录,确定损伤程度。

3)临床表现

a.巳脊髓休克:呈迟缓性瘫痪,于数小时或1~2d内迅速消失,可完全恢复。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一侧或两侧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不完全丧失。

b.不完全截瘫:受伤平面以下同侧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瘫痪程度上肢重于下肢;运动和痛温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

c.完全性截瘫:在受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黏膜交界处感觉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指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早期为迟缓性瘫痪,3~6周后可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

d.颈髓损伤:有四肢瘫痪,因肋肌瘫痪而出现腹式呼吸。

e.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表现为排尿、排便异常。

4)治疗措施

a.非手术治疗

(a)急性期药物治疗:减轻或阻止继发损害,保护或促进脊髓功能恢复。①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在伤后8h内最常被使用。30mg/kg静脉滴注15min,间隔45min,以5.4mg/(kg•h)维持24h。②神经节苷脂:损伤后48~72h神经节苷脂GM-1100mg/d,使用数周。③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b)冷疗:脊髓损伤局部用降温装置通过冷却液进行局部灌注,可减少受伤脊髓的出血和水肿。

(c)高压氧舱治疗:改善缺氧,防止脊髓神经纤维坏死。

b.手术治疗:治疗目的在于复位,对不稳定的脊柱行内固定,减轻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c.积极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范小铁,朗东彪,沈晓速,刘磊,梁雨田.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黑龙江医药》2008年01期.

[2]朱守荣;刘郑生;侯克东;王岩.脊柱手术后迟发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S1期.

[3]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侯铁胜;马胜忠.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