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探讨

阳丽花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2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机会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实验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感染率、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会阴完整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会阴感染率、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显著降低了对会阴的损伤,促进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低,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产妇满意度高,值得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会阴侧切率;临床疗效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助产手术,可以避免产妇会阴在第二产程撕裂而出现严重的撕裂伤,缩短第二产程。目前我国较多医院在传统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中高频率的使用会阴侧切术,会阴侧切术在美国的比例为62.5%、欧洲30%,而国内则远高于其他国家,高达85%,部分医院甚至超过90%[1]。传统会阴侧切术会增加会阴和直肠括约肌损伤,带来更多的产后疼痛和伤口愈合问题,产后并发症较多,同时也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已难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世卫组织公布的正常分娩指导原则也明确指出在正常分娩中禁止常规使用会阴侧切术[2]。近年来随着对人性化分娩模式的不断重视,为了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减轻会阴的损伤程度,发现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产妇会阴裂伤率,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之该方法还能保护会阴,缩短会阴伤口的愈合时间,避免产妇遭受会阴合并水肿的痛苦,接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接生法,其具有减轻产妇痛苦、促进自然分娩、保护会阴完整、降低产后并发症等优点[3]。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52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2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机会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年龄段20~35岁,平均年龄(28.35±3.61)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52±1.65)周,产妇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1例,高中以上113例,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实验组中年龄段21~37岁,平均年龄(28.54±3.73)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27±1.55)周,产妇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7例,高中以上117例,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头位,交流沟通无障碍;2)孕期未出现并发症;3)胎儿发育正常,无窘迫、明显头盆不对称等;4)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产妇产前会阴部有炎症、水肿等;2)胎儿胎位不正、头盆不称;3)并发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4)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需加快第二产程的产妇。

1.3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具体为:医护人员正面对着产妇,产妇宫口全开、胎头拔露3~4cm,对会阴部消毒,铺无菌的手术单,涂抹无菌的石蜡油以润滑产道,做好接生准备。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双手抱膝屈曲并且贴近腹部,然后将臀部抬高3cm左右,合理调整呼吸,配合宫缩,胎头刚着冠时不干预会阴部,待胎头着冠达到1/3时,再次润滑胎头及会阴,助产师将食指及中指置入阴道内扩张,指导产妇快节奏呼吸,慢频率屏气,胎头着冠达到2/3时,五指张开托住头部,保证胎儿安全,在胎儿枕下前卤径通过阴道口时协助胎头俯屈引导胎头,指导产妇合力用力,控制分娩速度,每次抬头娩出不得超过0.5~1.0cm,确保产道充分扩张。待胎儿双顶径完全娩出后,医护人员就需要指导产妇短暂、均匀的用力。一般情况下,产妇宫缩的时候都能将双顶径娩出,所以可以让胎头自然仰伸,缓慢娩出。胎头娩出后,医护人员就需要将胎儿口鼻中的粘液挤净。下次宫缩时就能将双肩娩出,医护人员在产妇宫缩的时候,需要用双手托住胎头。胎肩娩出后,就可以保持均匀速度娩出胎体。整个过程控制胎儿娩出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出现会阴裂伤的现象。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具体为:宫口全开、胎头拔露3~4cm,对会阴部消毒,铺无菌的手术单,助产师在产妇右侧用托肛法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引导胎头,控制分娩速度,指导产妇宫缩期用力,缓解期放松,直到完成生产。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感染率、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会阴损伤程度标准参考《妇产科学》中的标准:1)会阴完整:产妇阴道黏膜及会阴皮肤完整未见裂伤;2)Ⅰ度裂伤:产妇阴道黏膜及会阴部的皮肤有轻度撕裂,少量出血;Ⅱ度裂伤:会阴部裂伤伤及肌层,有大量出血,但未伤及肛门括约肌;Ⅲ度裂伤:会阴部裂伤伤及肌层,出血量大,肛门括约肌已损伤。产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助产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产妇数×100%。

1.5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损伤程度比较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会阴完整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均无Ⅲ度会阴裂伤,两组Ⅰ度裂伤率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3.1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的缺点产科临床上为避免产妇会阴裂伤,在会阴过紧过长、胎儿窘迫、胎儿较大等情况下多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虽然降低了会阴裂伤的风险,但是长时间保护会阴,阻碍了会阴部血液循环,影响肌肉拉伸,大大增加了会阴感染几率[5]。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多采取会阴侧切术进行保护,但是并无严格的量化指标,受助产人员的主观判断及接生技术等的影响较大,因此国内会阴侧切率居高不下,高达85%,远高于国际助产同盟组织提出了控制在10~~20%的标准。会阴侧切术相比于自然裂伤,出血量更大,术后感染几率更高,创口愈合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同时会阴侧切术需要大量时间,产后还需要擦洗、湿敷、拆线、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工作量大,产妇接受度不高。因此急需改变接生方法。

3.2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的优点近年来以降低痛苦及影响的人性化分娩模式在产科不断推广开来,在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助产师采取正位接生,通过辅助胎儿抬头俯屈,让抬头顺应性的通过产道,控制胎儿娩出速度,使胎儿自然缓慢地分娩,避免分娩速度过快导致会阴裂伤。让胎儿顺应性缓慢通过产道,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整个接生过程会阴部组织受力均匀,会阴部肌肉完全伸展,会阴缓慢扩张,会阴组织未收到反作用力的压迫,会阴水肿现象较少,确保会阴完整性,大大降低了会阴侧切率,降低会阴感染及大量出血的风向,缩短产后住院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及费用,同时缩短第二产程。整个接生过程在整洁、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无会阴切开及缝合等操作,减轻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助产人员腰背酸痛、肌肉、腰椎劳损的风险[6]。

本研究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的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会阴完整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均无Ⅲ度会阴裂伤,两组Ⅰ度裂伤率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李晓燕[7]等人的研究一致。实验组产妇会阴感染率、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晋凤[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无保护会阴正位接生法显著降低了对会阴的损伤,促进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产妇满意度高,值得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海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临床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10):58-58.

[2]高月娥,何闰.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1773-1775.

[3]沈明臻.无保护接生法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55-56.

[4]任月月,马小萍.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3094-3095.

[5]陆兆柏.无保护接生法对降低会阴侧切率产生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5(8):1690-1690.

[6]王晓英.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8):105-105.

[7]王晓燕,徐括琴.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3-3055.

[8]孙晋凤,刘朝霞,王坤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