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吊装前浪风绳数量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构架吊装前浪风绳数量的选择

陆康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230601)

摘要:本案例描写从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编写、材料开列、方案落实等情景,表现构支架安装前期准备到后期施工所遇到的安全、管理、技术等几方面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及方法,并对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浪风绳;措施;材料;安全;技术

1.背景描述

2018年5月16日,某新建变电站施工技术负责人小王开始编写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分别从概述、组织措施、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质量措施、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编写,详细统计了变电站构支架安装的总量,并从技术层面依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选择构架及横梁的吊点位置,计算构支架的吊装载荷,选择合适的吊装进行吊装。技术措施中考虑到安全及构架找正需要,一基A型杆采用4根浪风绳栓于A型杆顶部往下第一个法兰上面,两根杆腿,每根拴2根浪风绳,在构架A型杆就位后,分别从4个方向使用双钩与地锚连接,起到固定A型杆和调整方向的作用。

2018年6月8日,施工技术负责人小王依据变电站工作量开列施工所需的工器具及周转性材料,小王按变电站构架实际高度和A型杆数量统计了45m和25m钢丝绳的数量,220kV出现侧构架高度19.5m,共5基,主变进线侧构架高度13.5m,共5基,110kV构架出线A型杆高度为13.5m,共8基,主变进线侧A型杆高度12m,共6基,固定浪风绳长度及地锚桩位置的选择应满足拉线与地面的夹角≤45°(以35°-45°为宜),由此可以算出,每基A型杆按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220kV出线侧需要20根45m长浪风绳,其余共计需要76根25m长的浪风绳。

小王按需将材料单开具后,部门相关负责审核人员老张觉得材料开的有问题,并问:“你这钢丝绳开这么多,你跟我说说数量从哪里统计来的”?小王一五一十的把开列这么多的原因说了出来,说:“变电站220kV出线构架高度19.5m,共5基,按每基杆子4根浪风绳,则需要20根”,话刚说到这里,老张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说:“谁跟你说每基杆子用4根浪风绳的”,并解释道,“两基A型杆吊装就位后,待横梁吊装就位后,横梁与A型杆就成为了一体,A型杆平面方向的两根浪风绳可以不要,相当于220kV出线侧构架全部吊装完之后,为防止构架发生轴向倾斜,在两端A型杆使用4根浪风绳,中间A型杆仅仅使用2根浪风绳就可以了”,小王觉得说的有道理,就没再辩驳,按照老张的意思,把开列的材料数量重新统计了一下。

2018年7月11日,变电站220kV区域的构支架及横梁全部拼装完成,计划准备开始吊装,电气施工队依据材料单领来了钢丝绳,电气施工队依据每基A型杆4根浪风绳设置,发现钢丝绳不够用,反馈给小王,小王把老张设置浪风绳的方式交底给施工队负责人安某,说“220kV出现构架共5基杆子,两端分别设置4根浪风绳,中间设置2根浪风绳,总共14根,没有问题”。于是施工队就按小王的意思绑扎了钢丝绳。在构架吊装的前一天,13号,项目经理老孙在现场巡视的时候发现钢丝绳怎么就绑扎2根,问电气施工队负责人安某是怎么回事,安某回答说:“是小王这样安排的”,项目经理老孙立马来到办公室问道:“谁让你这样设置钢丝绳的,以后不能这么开材料单了”,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小王顿时也觉得憋屈的很,说“这工作没法干了,开材料的时候,我仔细统计,按照每基构架柱4根浪风绳来考虑,但是老张不让我开列那么多,到你这边又说我开的不够,都是老师傅,我到底听谁的”?项目经理老孙为了拿出有力的依据,说“安规里面有构架浪风绳需要用几根的规定”,但是查阅安规的过程中并未看到有类似的说明条文。小王出于安全的考虑,最终还是默认使用4根浪风绳的做法,临时从附近在建工程调用了部分浪风绳,最终220kV区域构架顺利吊装完成。

图1构支架浪风绳设置示意图

2.存在问题

1)、小王写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考虑到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构支架,但实际开材料过程中,作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张,在审核材料单的过程中,提出了与措施方案不一致的看法,小王与老张的意见不同意,一方面觉得老张说的有道理,另一反面觉得老师傅经验丰富,最终没有辩驳,选择了与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不一致的方案。

2)、项目经理老孙说构支架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但是安规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也未在规范中找到相关说明。

3.问题分析

第一个问题中提到,小王编写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考虑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但是作为材料审核的老张觉得中间构架用2根钢丝绳固定就可以了。

从方案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构支架安装过程中使用4根浪风绳可以确保万无一失,满足构支架吊装后的找正工作。

图2所示为构支架吊装顺序图,由该图可以看出,依次按1-2-3-4-5-6-7-8-9-10-11-12-13的顺序吊装构支架,也就是第1基A型杆吊装就位后,用四根浪风绳固定,确保A型杆不会倾倒,第2基A型杆就位固定后再分别先后吊装就位下层横梁和上层横梁,3、4号横梁吊装就位后,吊装就位5号A型杆,随后吊装就位6、7号横梁,依次进行下去,完成构支架的吊装工作。

图2构支架吊装顺序图

争议的地方就在于,2、5、8、11号A型杆依次吊装就位后,到底使用2根浪风绳固定还是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使用2根钢丝绳拴到A型杆的顶部往下第一个法兰上面,沿构架轴线方向固定,理论上满足安装要求,横梁吊装就位时,出现孔距偏差,轴向可以通过调整A型杆轴向钢丝绳来调整,A型杆平面方向出现偏差可以通过杠杆撬动A型杆的杆腿进行调整。

实际安装过程中,2、5、8、11号A型杆依次吊装就位后,分别使用4根浪风绳固定。

针对存在的第二个问题,项目经理老孙坚定不移的认为2、5、8、11号A型杆依次吊装就位后必须使用4根浪风绳进行固定,说以前看到文件有规定,但是安规中并没有相关条文进行阐述。老孙认为,2、5、8、11号A型杆依次吊装就位后,使用4根浪风绳可以从轴线和A型杆平面方向对构架进行调整,当横梁就位出现A型杆平面方向的偏差可以通过钢丝绳调整。

4.改进措施和方法

构支架安装从前期的措施编写、审核,材料准备,到吊装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层层把关,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构架安装进度滞后或者安全事故。不能仅凭施工经验或者想法来决定施工方法。

小王编写构支架安装技术措施,经过公司安全、质量、技术各个部门的审核完成后,是可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的。材料审核员老张在一线工作多年,施工经验丰富,但是在后勤部门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多年,对目前的施工技术方案内容不是特别清楚,认为刚从事技术工作的小王施工经验不足,开列的材料没有充分考虑构支架安装流程及需要。小王因为刚从事技术工作,缺乏信心,面对老师傅的谆谆教诲,不敢反驳。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技术部门应定期的开展培训工作,依据安规、规程规范将施工技术措施细节内容固化,细化技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准备工作与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安装技术措施执行。

5.结果评析

(1)构支架安装前期准备工作中出现的浪风绳数量与措施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其实是技术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项目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技术知识的储备,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领导的沟通,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表达出来。作为施工技术负责人,应严格要求施工现场按措施执行。

(2)后勤技术管理人员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施工现状,不能仅凭施工经验加以判断,从事技术工作需要利用规程规范作为支撑依据。

(3)该案例中,构支架吊装前期准备工作中,发现浪风绳绑扎数量有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通过协调后,调来了足够数量的浪风绳,保证了构支架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