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监测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环境污染防治监测要点研究

苏建业

安徽长之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230009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生态理念的强化和发展,对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根治城市环境污染,将美丽的环境还与人类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城市环境污染与危害入手,对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应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污染防治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处置的难巨性等特点,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城市环境现状分析

1.1尾气、噪声污染

城市污染源最为常见的便是噪声污染、尾气污染,近年来,大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机动车持有量有所增长。对应车辆尾气的年排放量、噪声问题等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污染主要问题。相关资料表明,车流量增加一倍,对应噪声等级便会增加3dB。此外,空气污染问题也许引起重视,汽车尾气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会随着未燃烧尽的尾气流入大气环境,转为可吸入物质。为此,城市环境防治工作中,必须提高污染物的合理监测。以机动车污染防治为例,可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况处设置监测点,包括高速公路、环路等区域,加强日常监测工作的落实。综上,为了提高城市机动车尾气、噪声的合理防治,必须及时进行相关污染的有效监测。

1.2城市水体有机污染加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

我国人口数量基数较大,人均所占水资源量较低,只有2200m3。而其中因为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人均持有清洁水资源量更低。水资源的污染随处可见,比如城市生活中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很多情况下工业污水处理都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等,加上污水中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甚至部分污水中含有重金属,所流之处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农田灌溉更加难以达到健康标准,饮用水源的水质下降,都成为环境污染中所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2城市环境监测问题分析

(1)检测结果缺陷。当下城市发展规模越发壮大,监测内容并未满足全面性要求。如城市交通污染仍集中在主要交通干道;生活污染源监测仅集中在小区周边,监测范围、监测指标等存在较高局限性,无法覆盖所有城市地区,后续监测结果的详尽度差别较高。此外,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问题,导致后续指导工作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2)监测水平落后。城市环境监测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等均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城市监测工作存在下述特点:指标复杂、任务繁重、对软件硬件要求高,同时重经济轻环境的理念仍较为顽固。导致城市监测工作并未获得预期财力、人力方面的支持,设备更新速度缓慢、监测方法落后。此外,环境监测必须满足专业化的要求,整体团队的综合性能对监测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国内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再教育工作较少,监测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当下城市需求。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部分监测人员技能不足,对新技术标准细则了解甚少,仍采用旧标准进行操作,限制了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与时俱进,整体城市管理水平滞后。

3城市环境污染的检测要点

3.1构建高效的物联网环境监测全面覆盖体系

随着城市建成区区域不断扩大,人口分布、工业活动面积等都发生相应变化,之前传统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要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通过固定监测站、流动监测站与在线监测的系统应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全面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实现对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进行24小时监控和全网覆盖,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依靠物联网的智能化与及时传递性,将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与不同位置的监测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在保证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基础上,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执法依据。因此,建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库并配备专业的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第三方运营维护体系的建立来推动此项工作进展。

3.2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立,明确工作职责

需加强完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科学建立,推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加强组织建设,即从环境应急监测组织机构、组织人员与制度等方面出发进行实践。例如,组织机构上,由各级政府环境保护与治理部门为领导,在相关部门合作下,形成“三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环境应急监测网络体系;在人员与制度上,各级环境应急监测部门需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为指导,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人员与工作制度的规划与制定。其二,加强装备建设,即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需依托科学、先进的设备获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以确保事前监测、事中响应、事后分析与评估等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相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工作需求,加强装备建设,如配置自动监控系统、应急监测车、常规监测系统、有害物质监测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其三,加强技术建设,即以创新发展为指导,注重先进科学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的引入,以提升应急监测分析能力,如有毒气体监测技术(光离子化检测、电化学气体分析等)、水污染监测技术(气相色谱、气提—气体检测管、色谱与质谱分析等)、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等。

3.3高素质环境监测人员的配备

由于监测人员需要与污染物进行接触,相关工作人员需依照技术规范严格进行工作,认真调查环境污染情况,并取证、监测和布点现场,同时予以采样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危害减轻;制定相应的监测跟踪计划,将有关区域进行解禁、隔离,并发布环境污染信息,因而与其他工作相比,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更高的水平和素质。环保部门需采用多种形式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准确、高效、快速地进行监测工作。

3.4建立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并不完全是国家、机构的责任,是每个居民都必须认识到的重大事件。政府相关机构需要有针对的开展环保活动,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力求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保证个人行为建立在环保理念之上。如城市拥堵期间,可鼓励当地居民采用绿色出行的方法替换;机动车长期等待期间,可停止发动机运转,降低废气量的排放。机动车营销方面,需要鼓励市民购买节能、环保车辆。并快速提高餐饮企业的环保意识,及时进行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处理,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进步速度较快,对应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下社会大众已经充分认识到生存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对环境污染监测、物质治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力求快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城市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执行,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伞国娇.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3):197-197.

[2]吴泽高,郭宇梁,楼培定.基于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

[3]田燕霞.城市环境的监测及其治理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