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级水利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3

基于县级水利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思考

丁亚

江苏省水利厅丁亚

江阴市水利农机局邹明忠

江阴市顾山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王建忠

摘要:江阴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注重统一标准开发、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本文通过对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概况、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和平台结构的介绍,总结了江阴在建设水利信息化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的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传统水利作为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行业,也存在着管理观念转变不足、管理方式不够先进等问题。在当前的水利大发展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水利部门应深刻领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或引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在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进行水利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将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水利事业相结合,以高科技改造武装传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使水利事业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因此,大力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在今后数年内,必将掀起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热潮。

江阴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在水利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数年时间的探索和建设,在县级城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对江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概况和设计思路、架构等做基本介绍,希望能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基层县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得参考作用。

2、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概况

为加快江阴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江阴市水利局于2012年开始编制江阴市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和可行性报告,并于当年立项、落实资金及实施工程,2013年4月完成工程建设,5月完成验收鉴定、应用培训、成果启用,2014年5月通过了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组织的水利信息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评审。江阴水利信息化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2.1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

包括行业内部数据采集和其他部门数据共享。水利行业内部新建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包括水位计37个(其中包括浮子式水位计8座、超声波水位计29个)、闸位计28个、流量检测设备1套、水质检测设备2套、闸泵站、河道和长江堤防监控视频104路、泵闸站自动控制设备29套、长江巡防系统1套、1个农业园区中100路自动化精准节水灌溉示范点。整合原有江阴市水利工程遥测及远程系统,并与无锡市水利局、江阴市环保局及气象局等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实现水位、雨量、工情、视频、熵情、水质等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对闸泵站的远程启闭控制。

2.2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共包括4-10M光纤专线60条,100M光纤专线5条。并实现与原有省、市防汛光纤专线、视频会议光纤专线及江阴市政务外网的安全融合。

2.3资源共享与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共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水利农机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包括数据共享服务、数据管理、资源展示、数据维护等;二是水利农机数据中心:主要包括数据汇集平台、综合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三是基础软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防入侵系统、防火墙、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等。

2.4综合业务管理与信息智能预警系统

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全方位涵盖水利相关业务。一是防汛防旱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有水雨情信息、工情信息、气象信息、防汛物资管理、河网调度管理、防汛信息管理、险情灾情统计、防汛值班系统等。二是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取水量信息、取水企业管理、水资源报表管理、地下水信息、水质信息、排污企业管理、水资源简报管理等。三是河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河道信息管理、河道占用企业管理、保洁船管理、闸站监测信息、河道视频监控等。四是排灌泵站信息管理系统。五是圩区排涝泵站集群管理系统。六是农业精准灌溉管理系统。七是政务办公应用系统。八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九是综合信息智能预警系统。十是移动电子政务系统,采用VPN拨号上网方式,在移动端可随时随地查看本系统。

2.5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管理单位和运维单位共同采取日常巡检、派出工单等方式,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统计运维单位工作成绩、效率,将运维单位的工作情况与运维经费相挂钩以激励运维单位,通过运维软件系统以实现对本系统的有效维护。

2.6防汛防旱会商中心建设

江阴水利信息化已建工程中包括1个市防汛防旱会商中心、2个局属工管单位防汛防旱会商分中心和3个局基层站防汛防旱会商分中心,还有多个基层站的防汛防旱会商分中心处于建设中或筹备建设阶段。

3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思考

县级水利主要面向基层,重在应用,包括防汛防旱、河道管理、排灌泵站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政执法等业务,业务部门多。虽部分业务部门已进行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但存在不同业务部门各自开发,开发系统互相独立,开发平台不同,使用数据库不同,解决问题只针对本部门等问题,如我市于2006年建成的水利工程遥测及远程系统、2010年建成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江阴中心站,由于开发部门、开发技术都不同,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数据共享困难,跨部门综合决策不便开展,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解决上述情况导致的信息壁垒,江阴水利信息化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实施顶层设计,务求涵盖水利系统的全业务应用,统一规划设计了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使江阴的水利信息化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全局化和一体化。同时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资源,加强各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化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此在江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3.1设计原则

为实现江阴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性建设,将水利各部门业务系统集成在一个总系统中,以实现开发维护的统一标准、水利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多系统多账号的繁琐不便,在对江阴水利信息化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把不同水利业务部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置于同样的软硬件环境中,各业务系统基于同样的数据库和开发技术条件,可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其次建设基于数据中心架构的综合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采取同样的技术标准,基于同一个数据中心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要求进行开发,如此可形成一套易于扩充拓展且不同部门间业务独立性强的应用系统;第三是注重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一是在开发之初便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升级改造,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预留升级改造空间,吸取适用于本系统的新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二是系统要保持其生命力,必须做到功能实用,同时考虑到基层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需做到简单易用,人机交互友好。最后对信息的传输则要求能实现实时化、可视化和移动化,利用专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方式,使所有业务部门的数据可以及时和随时上报、可以实时查询并进行处理。

3.2“五个一”设计思路

江阴水利信息化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结为“五个一”,即“一个门户、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张地图、一套保障机制”。“一个门户”指水利系统所有业务部门及人员均通过同一个门户统一登录,通过功能分解,根据部门和人员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管理权限;“一个平台”指把江阴市水利全业务均整合到“江阴智慧水利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个平台中;“一个中心”指建设一个水利数据中心,将水利全业务数据整合其中,便于对各业务数据的存储、共享、服务和管理;“一张地图”指通过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将所有业务功能整合在空间地理信息中;“一套保障机制”指建设一套完整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确保所有信息系统运行良好。

3.3平台结构

数据从被采集到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整个信息化流程可以分以下接个阶段:数据的采集、传输、在各种软硬件的支撑下被整合进数据中心、最后在相关业务系统中被展现在用户面前。基于此流程,江阴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平台结构可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应用支撑、数据中心、应用服务五个方面。

3.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信息化的前提,掌握足够的信息数据才能科学正确的做好决策。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所采集数据主要包括水利行业数据和外部共享数据。水利行业数据主要包括历史资料、技术规范、实时采集数据等;外部共享数据主要有气象部门的雨量气象数据、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当地社会经济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建设水雨情监测点、工情监测点、闸泵站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输入历史数据、共享其他部门信息等方式,及时全面的收集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3.3.2数据传输

在一般信息采集点租用电信运营商光纤专线,在保洁船等难以接通光纤处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提高传输网络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稳定性。建设水利专网和政务内网,用一个网络覆盖全市范围内所有水利部门,并与互联网隔离,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完善与江苏省、无锡市防汛专网的融合,按照江阴市政府政务内外网的实施部署,完成江阴市水利系统政务内外网建设。

3.3.3应用支撑

包括软硬件环境和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环境上,整合已有可用的硬件设备,购置必需的硬件设备等,将搭建的系统运行环境部署在租用的维护条件较好的运营商机房中,采用托管的方式,达到低成本维护的目的。软件环境上,增置数据库软件等基本支持软件和软件工具。用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保证系统的运行。水利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体系结构,建立水利空间共享服务平台,将采集的数据直观形象地通过地图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为防汛防旱、水资源、水环境、河道、农田水利工程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指挥决策服务。

3.3.4数据中心

建设江阴市水利数据中心,整合所有相关数据。建立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数据集成交换平台、数据搜索服务平台、二次开发集成平台,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报表服务,使数据中心成为接收处理、存储管理、共享交换、发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交换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

3.3.5应用服务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分析,最后通过应用服务将分析后的数据直观的展现在使用者面前,开发的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业务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门户服务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会商系统,用户可以通过PC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系统。

3.4系统运维和安全保障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是其能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江阴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效率,专门开发了运行维护系统,任何人发现系统出现故障都可在系统内派发工单,通过合理的流程使运维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故障的排除。将运维单位的工作情况量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也是重要一环,在本系统开发之初就考虑到了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在组织机构、技术手段、软硬件设备上都投入了相应力量。通过与互联网隔离,防病毒软件、防入侵设备的安装、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新技术的关注和研究等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4结束语

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手段。江阴水利信息化建设在设计之初即考虑基层实际,定位明确,以实用为主;针对基层水利业务部门多的问题,开发时统一标准,并置于相同软硬件环境中,使不同业务部门间系统不再被割裂,便于整合资源共享数据。通过江阴水利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为江阴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芮晓玲,吴一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利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6):161-163,156.

[2]马增辉.水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与应用[M].西安理工大学,2009.

[3]李建勋、解建仓、李维乾等.面向水利业务构建的应用支撑信息服务中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1):71-75,85.

作者简介:

丁亚(1963.10-),男,籍贯:江苏,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科技与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