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实施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12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上述精心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其中痊愈38例、好转21例,无效1例,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3.3%,其痊愈、好转、无效的患者依次为23例、15例、22例,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护理;临床价值

眼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患者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与患病前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患者心理落差较大。部分患者由于心理情绪较为激动而做出过激行为,不仅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12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7例,女53例,年龄24—75岁,平均(39.6±3.3)岁。青光眼25例,白内障32例,翼状胬肉18例,视网膜动静脉阻塞17例,角膜溃疡13例,其他15例。经临床诊断,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眼科诊断标准,按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组患者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热情对待,与患者进行交谈时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努力做到态度亲切、诚恳、认真,尽量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心。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自己最大可能为其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针对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患者产生抑郁、焦躁、孤单等不良情绪。通常来说,眼科患者术后都会产生心理负担,如担心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生活和术后并发症等一些问题,此时护理人员应想患者讲解此疾病相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中顾忌,争取早日康复。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抑郁型

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很容易存在抑郁心理,若患者抑郁较为严重很容易出现治疗信心低下甚至拒绝治疗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抑郁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1]。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治疗的方式和治疗过程中的禁忌,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同时也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事实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开解,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烦躁型

对于烦躁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烦躁的原因,若是由疼痛引发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止痛,若是对疾病存在疑虑,要及时为患者解答疑虑,舒缓患者的情绪。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可适当予以药物进行镇静处理[2]。

1.2.3惊恐型

惊恐型的患者多是由于对治疗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的目的,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相关内容,缓解患者的惊恐情绪。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3]。

1.2.4家属护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同样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叮嘱家属尽量陪在患者身边,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告知家属患者治疗的方式和过程,要争取家属的同意和支持。

1.3评价标准

痊愈:护理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并发症现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痊愈出院;好转: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上述护理之后,患者病情加重或无明显变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汇总的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以百分表示计数资料,并以x2检验组间率对比。当P>0.05时,则表示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上述精心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其中痊愈38例、好转21例,无效1例,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3.3%,其痊愈、好转、无效的患者依次为23例、15例、22例,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142,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眼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疾病种类也比较多,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患者,需对其进行及时救洽才能换回患者的眼睛。但患者康复的关键还在于术后护理,对于眼科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眼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4-6]。护理人员首先的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对其产开心扉,护理人员应抓住时机充分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于本身体质比较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倍关心,避免患者产生抑郁、孤独心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也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明确告诉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基本了解,消除心中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在本组实验中对观察患者给予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8.3%,而进行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63.3%。由上述数据可见,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祁建玲.试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下)1922—1923.

[2]张庆玲,李会琴.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6):537—359.

[3]林文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5):210—211.

[4]金波.浅谈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305.

[5]石永超.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9):1998.

[6]郭永芝.眼科常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