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节化优质护理对小儿全身麻醉手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关于细节化优质护理对小儿全身麻醉手术的影响

夏梦凡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200062夏梦凡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护理方法,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促进了患儿身心健康。方法:选择135例择期小儿手术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一般干预护理66例和细节化优质护理69例。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儿情绪、患儿家属满意度、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患儿苏醒情况及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效果好于一般干预护理的效果。结论: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手术和麻醉满意度,促进了医护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全麻手术一般干预细节化优质护理

小儿手术患者因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者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加之患儿家属极度关心患儿病情,极易造成医患纠纷。所以在这些患儿手术前后护理过程中,要以患儿为中心,坚持细节化护理理念。细节化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已在我院儿科得到落实,为客观评定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落实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我们选取2016年5—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两组内实施不同的一般干预护理与细节化优质护理,并对满意度与效果进行对照比较,以期不断提升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质量及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小儿全身麻醉手术的13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7例女29例;年龄1.1—6.8岁,平均(4.5±0.3)岁优质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1.0—6.9岁,平均(4.6±0.2)岁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手术,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2.1一般干预方法

仔细核对患儿信息,予以创建静脉通道,并监测其生命指征。

2.2细节化优质护理方法。

2.2.1术前护理。术前要了解患儿情况,既要了解小儿体质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护理。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向患儿及家属热情介绍自己,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自身资料,借由玩具、听歌等形式拉近与患儿间关系,取得患儿信赖,并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宣教手术信息,以降低患儿恐惧感,也避免了患儿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患儿术前需要空腹。患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忍受术前禁食水引起的饥饿,应向家属强调术前空腹的重要性,以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要核对患儿信息,详细询问过敏史、有无感冒、发热、咳嗽等,学龄期儿童应详细询问牙齿松动情况,如发现问题则作对症处理或暂缓手术。

2.2.1术中护理。患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忍受禁食水引起的饥饿,身处陌生环境易发生哭闹、躁动等情绪,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易造成医疗纠纷。所以应尽量缩短患儿进入手术等待区,一般提前10—15分钟,迎接患儿时去掉口罩,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递上各种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在引导和交流的同时,护士收集信息,严格查对患儿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前用药、皮试结果、化验结果、血型、体重、禁食水情况。给能配合的患儿建立静脉通路,并贴上卡通图案以示奖励。不能配合的较小患儿给予安抚,翻看儿童书籍或摇铃等玩具分散注意力,吸入全麻后建立静脉通路。患儿的安静配合给家长焦虑不安的情绪增加一份安慰并能轻松平稳渡过术前等候期。全面监测其生命体征,并选择适合患儿的医用贴膜,对其双眼进行严密保护,严格控制约束带的松紧性,负极板应贴在合适位置,并随时观察皮肤颜色。室温应保持在22—24度,可放些儿童喜欢的音乐,巡回护士应时刻陪伴患儿,对于躁动患儿言语不能过激,态度不能强硬,给予安抚、触摸。疼痛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和焦虑,引起多种病理改变,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因此,要认真对待患儿有关主述,多鼓励和表扬患儿,并根据情况给予止痛剂。

2.2.3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护士应帮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并擦干净患儿身上的血迹,为患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暖。等患儿清醒后与麻醉医生一起护送患儿回病房,护送途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并注意防止患儿坠床。嘱咐患儿家属相关护理事项,共同鼓励,赞扬患儿,肯定其勇敢精神,以提升患儿配合度,交代患儿家属注意事项并安慰家属,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于术后第二天回访患者并填写回访记录单。

3.结果

3.1科室内自制问卷对患儿麻醉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评定指标涉及5个项目:苏醒效果、哭闹行为、麻醉效果、家属满意度、手术操作时间等上述5个项目均为20分,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一般干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低于细节化优质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4.讨论

儿科手术患者年龄普遍偏小,不仅器官组织尚未完全发育,而且大多患儿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述其内心所想,加之面对全身麻醉及手术治疗,患儿及其家属都会出现紧张情绪,甚至部分患儿哭闹不止拒绝手术,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加以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干预,开展心理指导术前访视信息核定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干预措施,从而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患儿麻醉质量。本研究优质组实施各项细节化优质护理内容后,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细节化优质护理内容落实至全身麻醉手术患儿中,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及护理效果,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正常水平,因此在儿科中具有继续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患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J].叶潇雅,徐群,张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

[2]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焦玲娣.中国医药指南.2016(28)

[3]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的研究进展[J].刘文君,周艳,陈亚飞,黄岩.中华护理杂志.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