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

岳品华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包括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下肢血栓、加强锻炼、摆放舒适的体位、预防压疮、预防尿路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1]。由于急性脑出血的病情严重,发展迅急,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并发症作为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预后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观点,提高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水平,尤其是预见性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亦作为协同提高疗效、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的有力措施。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1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4例,男患19例、女患15例;年龄范围47.5~68.8岁、平均年龄(62.3±4.5)岁;出血病灶:基底节16例、丘脑12例、颞叶4例、小脑2例;观察组37例,男患20例、女患17例;年龄范围46.3~69.5岁、平均年龄(63.4±4.2)岁;出血病灶:基底节18例、丘脑14例、颞叶3例、小脑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血脂,降低颅内压;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和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预防肺部感染,营造舒适、通风透气的住院环境,在鼻饲流质时应将头部适当提高,加强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预防下肢血栓,合理饮食,以清淡、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为主,戒烟限酒,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并少食多餐;加强锻炼,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适当提高下肢,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应勤擦拭受压皮肤、按摩、增加主动活动;摆放舒适的体位,并正确选择穿刺静脉血管,保护下肢静脉;预防压疮,评估压疮的发生风险,注意观察受压皮肤情况,给予腰背部翻身垫、脚圈和手圈,勤擦拭、更换衣物、床单等,并保持衣物、床单的整洁,注重加强营养供应;预防尿路感染,以定时使用便盆或尿壶,加强排尿;必要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留置导尿,嘱咐患者多饮水,观察尿液的性质,定期复查尿常规;预防应激性溃疡,急性期,应禁食;病情缓解后,以温凉流质饮食为主,给予心理安慰,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停止使用抗凝剂、激素,以侧卧体位为主;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为主;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作对比分析[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众所周知,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进展快,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极大影响疗效、病情转归和预后。鉴于常规护理难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预见性护理逐渐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及特点,评估护理风险,给予目标性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旨在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发生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与护理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3]。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以预防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护理为主;与常规护理不同,预见性护理在着重执行医嘱的基础上,加强常规护理效果,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个体差异性,针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系统性的预见性护理[4]。甘玉华等[5]等亦研究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与减少并发症密切相关。由本研究表1可知,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此外,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等.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53-855.

[2]刘燕娟,黄海燕,张桂霞等.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53-155.

[3]莫秀清,甘宝三,黎洪芳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910-912.

[4]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5]甘玉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5):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