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刘民杰

刘民杰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九江332020

摘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重视软弱地基的处理。软弱地基具有含水量大,承载力低等特点,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可是,一些施工人员却采取了错误的措施。错误的措施体现在地质勘查出现失误和处理技术错误选用两个方面。为此,施工人员应该完善施工工作,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这些措施包括勘查软弱地基的地质条件、采用强夯法、应用换土垫层法、排出软弱地基中水分、挤掉软弱地基底部淤泥和使用深层搅拌法。

关键词软弱地基;危害;处理方法

一、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建筑工程不断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大众、学者与一线施工人员的关注与重视。质量良好的建筑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与生产环境,有助于保证社会的正常顺利的运行。相反,建筑工程质量低下则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软弱基地的处理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软弱地基的构成主要是淤泥质土、杂填土、淤泥质土和冲填土。它具有强度低、透水性小以及压缩性强等特点。这些不利特点使得软弱基地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为此,软弱地基的处理应该成为设计者与施工人员关注的内容。但是,一些施工人员却在处理过程中却采用了错误的措施,没有做好地基的稳固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将分析软件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错误的处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处理软弱地基的具体技术与方法。本研究一方面能够为一线施工人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另一方面能够丰富软弱地基的研究内容,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

二、软弱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软弱地基的严重影响。软弱地基会导致建筑物稳定性严重降低。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另外,支撑桩在保持建筑物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软土上的支撑桩会因为桩间软土的强度不够,而在受到水平力作用的时候而发生折断。这也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除此之外,软弱地基还容易出现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软弱地基还有大量的水分,压缩性比较大,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而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见,软弱地基会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软弱地基的完善处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

三.软弱地基不当施工措施

1.地质勘查出现失误

软弱地基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可是,一些施工人员却没有认真做好软弱地基的处理工作,一个重要表现为地质勘查出现失误,没有充分了解施工的地质环境。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困难。在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环境中,勘查人员可以比较容易获得相关的地质信息,并做好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案。可是,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时候,勘查人员则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利用错误地质信息作为施工的参考依据势必会影响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勘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软弱地基的勘查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对勘查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可是,一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却比较低,没能对软弱地基的地质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为施工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2.错误选用处理技术

除了对地基的勘查工作出现失误之外,处理技术的误用也是施工不当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软弱地基的处理工作的类型很多,每一种处理技术都具有自己使用范围以及特有的效能。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对顺利完成处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施工人员却误用了技术,严重影响施工的效益。一些施工人员对每个技术的使用特点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例如,预压法是处理软弱地基的常用的技术,加固原理在于对土基的内部或者表面进行加载,从而排出地基中的水分,实现地基强度的提高。可是,这一方法的不足在于需要比较长的施工时间。而一些施工人员并没有了解到这一技术的不足,在一些时间短的工程项目中使用了这一技术。这导致处理方法没有满足工程进展要求,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又如,换土垫层法的原理在于挖去软弱的土层,而代之以强度较好的砂石、灰土等材料,从而使地基的强度满足施工的要求。但是,其原则上只能在5层以下的楼层使用。一些施工人员却忽视了它的适用条件,结果将其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施工之中。这必然会严重降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四、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1.勘查软弱地基的地质条件

充分了解施工条件能够为处理技术的选用提供重要的依据,保证技术的选用与施工的需求相互契合。例如,强夯法适用于主要成分是粉土、黏性土和湿陷性黄土的地基。施工人员在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后,发现构成地基的主要成分是湿陷性黄土的时候,可以考虑选用强夯法。可见,地质信息的获得与分析是成功完善软弱地基处理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勘查工作,施工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专业水平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对地质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为此,施工人员在平时应激重视继续自我教育,了解最新的勘查知识与技术,为勘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撑。另外,软弱地基地质条件的了解还有赖于先进的勘查设备。施工单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强化勘查工作的技术力量。这可以有效提高勘查的准确性,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2.采用强夯法

强夯法是当前处理软弱地基常用的积水这一,为法国Menard公司所发明。这一方法曾在秦皇岛码头堆煤场细砂地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锤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让其下落。重锤在下落的时候会对地基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使地基中的水分排出,从而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有利消除地基的湿陷性。这一方法能够对6到10米的土层进行加固,并可以有效减少地基差异沉降的可能性。强夯法具有三种具体的加固方法,分别是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动力密实是根据动力密实的原理,利用强夯减小土体的孔隙,从而实现地基强度的提高。动力固结则是利用强夯对土体的结构进行破坏,增加土体的排水通道的数量,使土体里面的水能够顺利的排出。地基在水逸出之后强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动力置换方法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两种方式。整式置换的原理是通过强夯将强度高的碎石挤进地基之中,实现土体固结的目的。桩式置换则是利用强夯间隔的将碎石墩或者碎石桩打入软弱地基之中,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

3.应用换土垫层法

软弱地基之所以强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构成地基的天然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严重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为此,换土垫层法的原理在于直接换掉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软土,而添加一些新的砂石和灰土。将这些材料作为地基垫层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这一方法的使用有三个注意点。首先,施工人员要注意垫层材料的选用。垫层材料最好是中砂,而且要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均匀程度。另外,在由湿陷性黄土构成的软弱地基施工中,透水材料不能够被选用。其次,施工人员在进行垫层工作的时候,应该避免破坏土体的结构。土体结构的破坏会对地基的稳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再次,直接使用碎石进行垫层会影响工程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垫层之前应该在坑底铺上砂。

4.排出软弱地基中水分

同正常的地基相比,软弱地基中存在这大量的水分,严重降低了地基的稳定性。为此,施工人员在处理软弱地基的时候,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在建筑物建造之前排出地基中的水分。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由淤泥和软黏土构成的基地。排出地基水分的常用手段是布置直排水井。垂直的直排水井可以有效改善软弱地基的排水条件,实现土体的固结。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直排水井,通过抽水、电渗和抽气等有效方法抽出地基中的空气与水分。这能够提高地基的有效应力和承载能力。可是,排水固结法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这一方法只能处理深度不超过15米的土层。另外,这一方法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预压,不适应在工期紧迫的工程中应用。因此,施工人员在选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工程进展与土层的深度,避免误用这一方法,而影响了地基处理的结果。

5.挤掉软弱地基底部的淤泥

淤泥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大量存在于地基之中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为此,施工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挤掉地基底部的淤泥,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这一工程目标主要有抛石挤淤法和爆破挤淤法。抛石挤淤法是挤掉底部淤泥最为常用的技术。它主要通过向软弱地基的底部挤入片块石,从而顺利将淤泥从地基的底部挤出。这一方法常在不容易排出的软土地基中使用。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片块石的投放顺序应该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一般来说,投放需要按照先中部后两侧的顺序进行。除了抛石挤淤法外,爆破挤淤法也是挤掉淤泥的常用技术。施工人员使用炸药,利用其爆炸的张力扬弃淤泥。这一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人员在使用炸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不合理使用炸药而给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6.使用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指的是在软土中加入建筑材料固化剂,使用搅拌机械对固化剂和软土进行搅拌,促使化学反应发生,最终实现软土的固化。这一方法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中便被使用。工程所使用的固化剂主要有水玻璃、氯化钙、尿素树脂、地沥青、沥青乳剂等。在使用这一技术之前,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室内加固试验。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的软土进行试验,了解其具体的特点以及适用的固化剂类型。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了解施工场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例如,在冬天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注意温度对材料化学反应的影响,避免低温对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相然.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熊锦亮.浅谈当代常用软弱地基土处理方案[J].山西建筑,2011,1.

[3]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张洪杰.隧道明洞涌水段软土基坑处理施工技术[J].今日科苑,2010,2.

[5]张利.公路路基软弱地基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6]夏连学.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