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无杂质——乡镇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让“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无杂质——乡镇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初探

李玉燕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医院浯溪社区服务中心湖南祁阳426100

【摘要】本文阐述镇级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粗浅认知。1、事出有因:素养不爽,执行不硬,监督不狠;2、正本清源:教育要严,执行要硬,监督要狠。

【关键词】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乡镇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

乡镇医疗机构是指某乡某镇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医院、民营诊所、民营药房。它们散落在乡镇各个居民区,其人员素养参差。医德医风就是行医人、药房柜员、管理者的人生值观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行为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法定诊疗常规是零距离,真心实意地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当下,“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似乎被偷梁换柱了,比如有些人接受医疗贿赂、药械采购贿赂、擅自提升医药收费等等垃圾挤占了“一切”之中。本文阐述镇级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粗浅认知,侧重讨论如何让“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无杂质。本文阐述镇级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粗浅认知,1、事出有因:素养不爽,执行不硬,监督不狠;2、正本清源:教育要严,执行要硬,监督要狠。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事出有因:素养不爽,执行不硬,监督不狠。

有个俗语叫做“事出皆有因”,大意是任何一个问题一种现象的发生,都是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内因,可以看到医药人员素养有以下问题。第一,医务人员价值观又问题。我们当中的少数还没有健康的自我立场,从众心理严重,见样学样。比如别人投机取巧、捞钱财得好处、沽名钓誉,一些人先是憎恨,后是妒忌,继而羡慕,从而效法,进而疯狂。一些医务人员把贪婪的黑手伸向病躯,开大处方、收红包、滥检查,等等。药物人员乱账药价。医药领导者和管理者贪婪的恶手伸向下属,伸向管理片区,索拿卡要。第二,医务人员情感素养低俗,比如社会关怀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淡化,病人疾苦不用心去体察,态度冷漠、言行举止粗俗。领导者和管理员贪心十足,让钱说话的机会多起来,凡是得过且过,甚至监守自盗,让医药执业者医德医风日趋衰微。集中到一点,就是素养不爽,执行不硬。

从外因,可以看到医德医风低微的主因。第一,社会负面因子的干扰。当下,商风飓飕,物流横溢,拜金主义在炎黄子孙心目中潜滋暗长起来,甚至在一些人心眼里只有钱,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生价值,衡量人品地位,衡量生活质量。医生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饮一条河水,拜金潮的浪花怎么不溅到我们身上呢?有的人鞋湿了,有的人衣湿了,有的人魂散了,有的人下河了,有的人被淹了,有的人卷走了,当然更多人在太阳下洁身自好,甚至光彩夺目。第二,社会监督力度有疏漏。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狠。比如医务人员中存在从众心理这一点,为什么看到别人趁机捞取好处时,他们憎恨、嫉妒、羡慕、效法呢?这无非是执法“软”。某些人捞了不该得的好处,如果很快就受到相应的惩处,那还会有谁敢蠢蠢欲动?第二,表现为奖赏相对滞后。许多医德高尚的默默无闻的医务人员并没有受到社会、单位的表彰,也没有物质上的奖励。受到奖赏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较集中于领导、干部阶级。如此一来,有从众心理的人就更多地选择了铤而走险当恶人捞取实实在在好处的路子。就这样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愈演愈烈,最终上升为社会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监督不狠,执法有漏。

二、正本清源:教育要严,执行要硬,监督要狠。

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让“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无杂质的举措必须是教育要严,监督要狠,执行要硬。

首先,教育要严。一切医药行政部门要加强属下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要明白“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一切”到底是什么。第一是法规,就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法定医药常规。其具体内容,早已白纸黑字,只需大家熟悉,照章行事,无日有失,天下大吉。第二是忠诚,就是忠于人民健康,恪守职业操守。我私下以为,可为大家拟出个“一切”的清洁度,即肮脏、不洁、清洁、纯洁,行政管理部门拟出衡量尺度,给广大医药人员一面镜子。第三视导,“一切”的执行者是乡镇医疗机构的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药房柜员、管理者、领导人,监督者是医药上级行政部门,乡镇医药管理部门、医院、诊所、药房领导和管理者。

其次,执行要硬。第一,高举良心大旗。乡镇医药人员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假想“我”是一个病人,“我”在身体不适甚至因病而心灵也深受创伤的时候,“我”希望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服务?当然是温馨,就是耐心、细致、关怀、体贴,抚慰,不是冷漠,就是生硬、粗鲁、嫌弃、吼叫、暴戾,更不要“牛栏摋角”,趁你的病体上榨取额外的用度。倘若是前者你就有期望和开心,病情会逐渐好转;如果是后者你就会望和寒心,痛楚会愈来愈重。第二,加强医德伦理学习,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懂得当一名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技水平,还要有高尚的医德。第三,开展“善举”活动。乡镇医药人员牢固树立起“助人为乐”的观念,自然而然地,医德医风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回归。第四,坚持自我评价。乡镇医药人员要为自己建立自评档案,坚持自我评价。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乡镇医药人员应该每天多次反思,我忠于职业操守吗?我善于跟病人沟通吗?我把医药法律、法规、制度烂熟于心了吗?做到了,记录下来,继续发扬。没做到的,写下归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之后执行。

其三,监督要狠。第一,要让乡镇医药人员认识到医疗行业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不仅要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关于诊疗常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系列规定的约束,还要遵守《刑法》等国家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认识到违法、违规要受到处罚。第二,有法必依。法规要正对行政辖区内一切医药机构,一切医药人员,不管是社会的、国家的还是机关单位的,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能只流于形式。只有狠抓落实,才能使那些法规、制度真正起到杜绝不正之风的效用。第三,公示为医德医风。抓实医德医风考核,做好为医德医风公式,充分发挥内外监督力量,促使医务人员将邪念扼杀的萌芽阶段。第四,建立及时表彰制度。让更多的医德高尚的普通医务人员受惠的奖赏制度,在社会上形成学习榜样争当榜样、学习医德高尚者争当医德高尚者的风气,在无形之中给予不正之风有力的打击。医药行政部门、医药机构建立及时表彰有功人员。每月一小评,一季度一中评,一年一大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职称评审都可纳入奖励形态。可以单项奖励,也可以两项同时奖励,还可以三项同时奖励。这样就有种奖励方式,可以表彰面积扩大到极致。奖励等级分明,可分合格、优秀、突出、杰出、顶尖等等。第五,关怀暂弱群体。对于医德医风不合格的医药人员,领导者和管理员首先要落实缺憾,查明原因,确认暂时性表现还是一惯性表现。然后,根据原因去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防病治病、家庭困难帮助,把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真温暖送到他们的心窝,激发他们改善医德医风的正能量,孵化他们高尚的医德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