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1

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蔡育华沈青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61-01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在提倡优生优育,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做好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健康指导,使产妇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进自我照顾能力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健康教育作为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根据本科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1.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1.1孕妇健康教育的方法

孕产妇就诊时可进行随机宣教,针对一些产前检查的、前来孕期咨询的、或发现问题的孕产妇及家属,门诊医生和护士会随时进行解释和宣教。同时开设孕妇课堂,利用集体讲座,定期进行各种知识的宣教和操作示范,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告知剖宫产的适应证,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护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等。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以语言为主,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为辅助,内容有母乳喂养知识、营养卫生知识、胎儿教育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产褥期保健等。还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宣教,比如患有妊高征的静养,避免外界刺激,饮食为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为主等。

1.2产科病房宣教

将孕产妇的整个住院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划分的这三个阶段,对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阶段和实施的方法如下:

1.2.1产前阶段首先让新入院的孕产妇熟悉医院的环境,如介绍病房内的环境、院内设施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介绍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姓名及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及作息探视时间,通过患者对医院环境的熟悉和了解,让患者消除陌生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产前,每天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讲解有关临产分娩的相关知识,教孕妇学会做胎儿的自我监护的方法,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针对孕妇的个体情况,向孕妇讲解相应的营养卫生知识以及母乳喂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针对个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教育。

1.2.2产时阶段待产室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产妇难免会产生一些诸如焦虑、紧张等不适应的感觉。所以,在孕妇进入待产室后,护理人员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给她们讲解有关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孕妇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助产士在产妇待产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产程,向孕妇讲解产时排空膀胱、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保持体力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呼吸及屏气用力技巧,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同时,可以给孕妇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已分散她们的注意力,以缓解她们的疼痛感。另外,在分娩的过程中,多给产妇一些鼓励和信息,可以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1.2.3产后阶段产后1~3d讲解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意义,产后及时小便、注意休息及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妇饮食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产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告知产妇新生儿的特点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告知产妇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与意义;给产妇讲解有关产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1.3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休息,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尤其是促进子宫复旧的各种方法,如产后运动的必要性和运动的方法,并给予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指导,如何护理新生儿及新生儿出生后的预防接种的方法及科室的24h电话,有助于产妇的产后咨询。

1.4回访

护士会在产妇出院30天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伤口愈合情况、新生儿护理及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时解决产妇的困难,让产妇住院安心,回家放心。

2.讨论

健康教育在近几年整体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不论从门诊到病房的实际工作中,护士的交流技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掌握了相当的临床健康教育知识,时刻把健康教育融入整体护理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孕产妇对怀孕及分娩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减少了因知识缺乏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剖宫产也逐年下降;母乳喂养宣传到位,使母乳喂养率也在逐步提高,因健康教育的开展,护患沟通的增加,提高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由于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与实施,正确处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到预防为主,把疾病处理于萌芽状态,保证了母婴安全,提高了产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