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影响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影响的观察

许君

许君(河南省淮阳县四通镇卫生院口腔科河南淮阳466700)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青少年患者,将其分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18例)和非拔牙组(18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增大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使第三磨牙更加直立,有利于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关键词】第二前磨牙拔除非拔牙矫治萌出间隙第三磨牙倾角

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其位置和萌出道变异较大。随着人类的进化,由于颌骨变小,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患者第三磨牙在18~25岁萌出时常错位、斜向萌出,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这种牙又被称为阻生牙。它往往会使牙冠周围食物嵌塞,软组织产生炎症,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1]。现将因矫治需要将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的患者,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的4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三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36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拔牙组,共18例,均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矫治,男10例,女7例;年龄平均(14.50±1.52)岁;矫治时间平均(3.46±1.48)年。非拔牙组,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平均(14.86±1.62)岁;矫治时间平均(2.58±1.27)年。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临床医生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第二磨牙不纳入矫治范围。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曲面断层片均在矫治前1周内拍摄,治疗结束后曲面断层片均在去除矫治器当天或1周内拍摄。所有曲面断层片均用同一台机器(Pan-oramaxAuto-Ⅱ型,日本)由专业技师按同一标准拍摄。测量的标记线有:(1)牙合平面(occlusalline,OL):第二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尖连线;(2)磨牙长轴(Axis):通过磨牙牙冠和牙根中心点的直线;(3)下颌升支前缘(ramusline,RL)。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值的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表1显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萌出间隙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非拔牙组第二和第三磨牙的角度变化术前术后虽有一定差别,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拔牙组第二和第三磨牙的角度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比较P<0.05

3讨论

先天缺牙可发生在乳牙列,也叮发生在恒牙列,恒牙列部分先天缺牙发生率为2%-6%。恒牙列最常缺失的牙齿是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和第三磨牙。缺牙数目以2个最常见,其次是1个牙,缺牙5个以上的较少见。调查表明除中切牙外,各个牙都有先天缺失的可能[2]。乳牙列缺失情况较少,有时见于上颌切牙、下颌切牙和尖牙。乳牙列与恒牙列的牙数异常有一定关系,乳牙列少牙者,恒牙列有75±15%少牙,乳牙列多牙者,恒牙列有30%多牙。口腔内缺牙不足以证明是无牙,可能因为牙齿萌出困难而埋藏于颌骨内,也可能因牙齿外伤使年轻恒牙丧失而被家长或患儿误认为丧失的是该替换的乳牙。诊断部分恒牙先天缺牙的方法是根据牙齿数目、牙体解剖形态、缺牙位置、间隙情况以及有无拔牙史,并经x线片或全口曲面断层片等证实。咀嚼功能,促进颜面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但修复体必须随儿童牙颌的发育不断更换。

在现代人群中,第三磨牙是最常见的阻生牙,其发生概率在17%~25%。大部分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第三磨牙尚未萌出,如萌出受阻将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可能引起牙列拥挤的复发。随着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设想能否通过选择性拔除前磨牙或磨牙来对第三磨牙的萌出产生有利影响,从而起到减少其阻生的作用[3]。国内外学者对正畸拔除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后对第三磨萌出的影响均有报道,但有关第二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为了使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研究对象均为骨性和(或)牙性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型患者,治疗前均为Ⅰ类磨牙关系,不需要前移下颌磨牙或后移上颌磨牙,第三磨牙的直立是通过生长或后牙前移而达到的。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需要通过前移下颌第一磨牙达到磨牙Ⅰ类关系,对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是有利因素,而通过上颌磨牙远移建立磨牙Ⅰ类关系,可能会使萌出间隙缩小,增加上颌第三磨牙阻生的概率。而且由于第二磨牙未纳入矫治系统中,消除了因正畸治疗关闭拔牙间隙时矫治力使第二磨牙前移而造成的磨牙后间隙增加。

综上所述,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明显增大,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但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何玉宏,席兰兰,潘继军.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J].实用医药,2010,27(9):782-783.

[2]ArneTjernberg.Influenceoforalhygienemeasuresonthedevelopmentofalveolitissiccadolorosaaftersurgicalremovalofmandibularthirdmola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OralSurgery,1979,8(6):430-434.

[3]柯华峰,王春玲,刘莉等.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变化[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