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王玉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医院1637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的84例初产妇。将84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各时期的SDS(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孕38周、产后1周、产后6周的SDS评分均较初次产检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循证护理;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不仅会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婴儿的行为、智力发育、情感等[1]。我院产科为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从妊娠期开始实施了循证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8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排除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者。年龄21~30岁,平均(26.8±4.1)岁,孕周36~40周,平均(38.5±0.7)周,82例为单胎妊娠,2例为双胎妊娠。其中中学及以下文化12例,高中文化53例,大专及以上文化19例。经济收入:<2000元/月10例,2000~4000元/月64例,>4000元/月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内容如下:

1.2.1循证支持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查阅产后抑郁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出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生活应激、产前焦虑、产前抑郁、新生儿看护、婚姻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等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利用网络资源,输入“产后抑郁症”、“循证护理”等关键词查找相关护理文献,并筛选出真实、可行的文献资料,制定循证护理计划。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产前护理。心理护理是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关键。在妊娠期,护理人员就应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让孕产妇良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首先要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孕妇实施孕期知识宣教,完善产前检查。根据孕妇的不同情绪表现,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动员家属多与孕妇沟通、交流。在孕28周后,护理人员可采用模型演示、图片、幻灯片等方式向孕妇讲解育儿及分娩知识,让孕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分娩过程。②产时护理。产妇选择一名亲属与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共同陪伴产妇分娩,从宫口开至3cm时开始陪伴,直至产后2h。分娩期间,产妇不仅能够得到助产士的专业指导,也能获得家人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③产后护理。产后,护理人员除了要对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宣讲男女平等的思想,以消除产妇及其家属的性别歧视思想。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家属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教会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以及育儿方法,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形体康复训练,以减轻产妇因身体变化和育儿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实施前后,分别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孕产妇的抑郁状态,量表共设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80分,以53分为分界值标准,>53分者判定为存在抑郁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产妇初次产检的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孕38周、产后1周、产后6周的SDS评分均较初次产检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产后有3例(7.14%)发生产后抑郁症,对照组有11例(26.19%)发生产后抑郁症,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有41例(97.62%)对护理工作满意,1例不满意,对照组满意32例(76.19%),不满意10例,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科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产后爱哭、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失眠、食欲不振、有自杀倾向、悲观厌世等[2]。大部分产妇容易在产后3d出现失眠、哭泣等抑郁表现,并在第4d达到高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会对产妇本身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3]。

循证护理指的是将患者需求、临床经验与科研结论相结合获得实证,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4]。在临床产科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采用陪伴分娩、产前心理护理、产后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减轻产妇不良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孕38周、产后1周、产后6周的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临床产科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丽莎,苏保育.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2-113.

[2]司继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1-42.

[3]胡鸿飞.不同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11-12.

[4]严艳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