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批评艺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技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批评艺术浅析

唐荣林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批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种很传统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艺术。笔者担任技校班主任多年,从了解和掌握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分别从批评要选择恰当的场合、批评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有效的运用批评这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批评、艺术、教育、技巧

1、首先应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

技校学生既有普高学生的特点,又有技校学生的特殊性。

1.1技校学生从心理结构来看,正处在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比较迅速的时期,但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并不能达到很协调发展的同步,心理发展却相对会落后于生理发展。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所以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通常在一个班级当中,既有性格特别孤僻的学生,又有很多的小群体(以寝室为单位);特点之三为依赖心理和独立意识的斗争更加激烈,这个时期的孩子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慢慢成熟,他们增加了对同伴的依赖,迫切希望也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这使得学生在成人面前变得越来越“沉默”,而在自己信得过的同伴面前变得越来越“坦白”【1】。

1.2技校学生从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当中有很多学生由于诸如父母离异、单亲、父母忙于工作等原因,使得这些学生在家庭当中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正确的道德引导和教育、缺少关爱及平等的交流,导致他们在青春期阶段心理上存在不同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叠加,他们成为被“冷落和忽视”的弱势群体,往往没机会展示自我和发挥自我的机会,更谈不上发现自己的亮点和闪光,表现出比其他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加自卑的一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受尊重和爱的需要【2】。这些学生表面上习惯了被忽视被冷落,习惯了“不需要”爱和尊重,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内心比同龄的其他高中学生表现出更加强烈地被重视、被认同和被平等对待的愿望。

1.3技校学生从学习经历来看,很多进入技校的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学习,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所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上课睡觉、玩手机、作业不做,上学不带学习用品,课堂上自由走动以及迟到、早退、逃学等情况让他们觉得习以为常。由于他们习惯了“自由散漫”,对进入技校后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表现出极大的不习惯,以致他们在与老师同学相处中表现出由于种种不良心态和不习惯而引发的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对学习的“无所谓”、“无目的”和“自由散漫”使得他们对老师的“管理”和“引导”置之不理,严重的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

由于以上特点,技校学生往往很容易让我们误读,所以我们在了解掌握技校学生的特点以外,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法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批评要选择恰当的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不分场合马上大声呵斥,动辄全班点名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严重的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因此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选择恰当的场合,这样容易促成学生对批评和教育他的老师的批评内容的接受。原则上最好以一对一,避人耳目,尽可能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提出批评,免得使学生受自尊心的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在班级学生管理中,我发现有很多老师苦口婆心批评教育违纪学生的时候,强烈的自尊与第三者在场对冲突行为的负强化使得事态愈演愈烈。孙子主张:“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果顾及了这些方面,耐心等待,有意识制造一个暂时“空白”一缓冲阶段(其实这时的老师可能也需要缓冲,避免气过头而恶语斥责学生),进行“冷处理”,待学生不良情绪缓解了,情绪趋于稳定时,再批评教育,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以我班级为例,班级中有15个女生,这个阶段的女生特注重自己的形象以及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有很多女生喜欢戴小挂件,其中有一天,一女生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闪闪的项链来教室上课,我早上进教室就发现了这一情况。没等她开口,就笑着对她说,你的项链很好看,挂在你脖子上特漂亮,然后笑着对她说有空的时间来找我一下。当时班级其他同学都在笑,因为按照学生通常的思维是要被训了,因为这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不符的。但因为这样一句很“随意”的话,把班级情绪控制好,同时又让全班学生引起关注和等待结果这样一种局面。当天中午这位女生找了我,我了解到金项链是她奶奶过年时当压岁钱买给她的礼物用来避邪。我默默的听她讲完,表扬她的金项链很好看,戴在她身上特美,同时还强调“爱美之心人兼有之”,但就学生戴金项链首饰是否合适我不下结论,让这个学生回去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下,然后把结论告诉我。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星期,这女生平常就有意的躲着我,到了下周一早上,我进教室发现她还戴着金项链,不过比原来戴衣服外面放到了里面,我就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当作没看到,在班上公开对这女生就戴金项链事件进行了表扬,重点表扬她的对美的欣赏、做人诚信和处事方式。表扬过程中发现这女生悄悄把衣服领子拉的很高,第二天脖子上金项链不见了。

3、批评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在教育界早已被传为佳话,一学生犯错误了,陶先生没有训斥,没有疾言厉色,更没有打骂,他用四块糖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并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陶先生高超的批评艺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特别是我们老师运用批评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值得思考和总结。批评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3.1批评学生语言要适度。如今技校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在初中习惯了被批评和被指责,对批评特别有“免疫力”,但其实他们内心世界却会更敏感,更需要被尊重。如果老师暴风骤雨般训斥他,会适得其反,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表面上折服,内心却很反感。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批评学生时不能大声呵斥,要使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交流,否则学生给你教育的“门”都不会打开。

3.2批评学生要就事论事。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帐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而不顾学生在这过程中曾经有过闪光的表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次批评”、“对事不对人”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犯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去相信学生。好的老师不会用灰色的眼光看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到哪里,批评目标集中而有艺术。

3.3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要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反复唠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严重的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4】。

3.4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所以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有感情、因人而异区分对待。对于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学生,不要采取一味打击的批评方式,宜采用表扬鼓励等方式提神;对于自尊心强和自高自大的同学,可找“机会”挫其锐气,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对于“吃软不吃硬”和倔强的同学,老师宜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不要和他“顶牛”;对于“吃硬不吃软”和懒惰的同学,就不能姑息和过分的宽容【5】。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美好的,他们都会犯错,我们不应该总是带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错误,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事情,允许孩子犯错误,学会欣赏错误有时候也是一道风景,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方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去维护孩子弱小的心灵,与学生谈心、交心,以心换心,最终会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静,教学工作中的批评艺术诌议《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科研成果汇编》2007年-2009年

2、《教育学》王道俊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3、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涂光辉,《班主任工作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

5、李方,《教学与班主任技能训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