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4

广西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蒋立宏周燕琳

蒋立宏JiangLihong;周燕琳ZhouYanlin(广西财经学院,南宁530003)

(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ning530003,China)

摘要:通过以广西为个案对广西高校校园媒体相关要素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掌握民族地区高校媒体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高校校园媒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Abstract:TakingGuangxiasacase,wemakeinvestigationandstatisticaldataanalysisoncampusmediainGuangxiuniversityformasteringdevelopmentsituationofcampusmediainnationalregions,furtherdeepeningtheunderstandingoftheimportanceofcampusmediainnationalregionstoconstructtheharmoniouscampus,and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logicalenvironmentofcampusculture.

关键字:民族地区;广西;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状况;调查

Keywords:nationalregions;Guangxi;college;campusmedia;developmentstatus;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98-02

0引言

近几年,广西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阵地,对凝聚教职员工,培育具有“四种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均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基于对高校校园媒体重要性的认识,笔者对广西高校校园媒体相关要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广西高校校园媒体各方面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广西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需求、全国高校媒体发展水平有较大距离,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园媒体在推动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1基本情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界定在广义的校园媒体范围内。

调查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配合以随机访问。

采样对象: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东方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共11所高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3所。发放问卷共计440份,回收问卷413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学生376人,占91.04%,教师37人,占8.96%。

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八个部份,第一部份为基本信息,主要了解受调查的师生基本情况;第二部份为对校园媒体了解的总体情况,主要了解师生对校园媒体总的认识情况;第三部份为校报,主要了解广西高校校报发展情况;第四部份为校园广播,主要了解广西高校校园广播电台的发展情况;第五部份为校园电视,主要了解广西高校校园电视台及电视节目的发展情况;第六部份为校园网,主要了解广西高校校园网发展及使用情况;第七部份为宣传橱窗和公告栏,主要了解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和公告栏的使用情况;第八部份为手机短信,主要了解手机短信这种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亦借此了解新生媒体在广西高校中的使用状况。

2广西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

2.1传统媒体仍是高校校园媒体的主体,承担着传递学校时势动态和在重大事件中稳定人心的主要功能在“最熟悉的校园媒体”一项中,广播、校报橱窗、板报均排在各媒体前列。师生“获取学校信息的主要途径”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分居前三位。同时,当各校园媒体发布的校园信息有出入时,师生更愿意相信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和校报;而在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师生们认为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电视、校/系/班级的手机短信和校报在稳定人心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并逐渐在各校园媒体中脱颖而出在师生们“最了解的校园媒体”中,校园网络仅次于校园广播排名第二。校园网络和校/系/班级的手机短信也在师生获取学校消息的主要途径排序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在师生接触最多的校园媒体中,校园网络更是排在首位。这表明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的传播迅速得到了师生的接受,同时也对传统校园媒体与新校园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媒介生态和舆论环境,提出了紧迫要求。

2.3了解学校动态和获取知识增长是师生接触校园媒体的主要目的在调查中,了解新闻,掌握学校信息占调查总数的45.61%,获取知识增长占17.35%,两者占62.96%。而娱乐消遣占20.56%,其他选项占16.48%。这说明,校园媒体是师生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和促进学习、教研的主要渠道,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了解“校园媒体对学校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足不足以引起您的注意”时,有81.62%的师生选择了“一般”和“不足够”。这表明,校园媒体在对学校重大活动的报道的及时性和深入性、全面性方面做得与师生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2.4校园媒体资源基本形成融合态势,但有待进一步优化组合有37.57%的受调查师生认为校报、校园广播、学校门户网站等校园媒体发表的文章重复率高,45.27%的受调查师生认为是“少数重复”。可见,校园媒体在报道学校大事、要事方面基本有共同的取向,已基本形成了媒体资源的互补性融合态势。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校园媒体的资源配置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使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不同的侧重点,从多角度发挥媒体资源的最大效能。

2.5校园媒体基本能满足师生了解学校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需求,而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关注度较低从调查情况看,77.74%的师生认为校园媒体对学校重要会议、重要事件和国内外重要经济社会事件均能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但认为校园媒体对师生生活和流行时尚能进行及时准确报道的师生比例分别只有14.89%和7.36%。在问到校园媒体是否全面关注大学校园以及师生中,选择“不能”和“有时能有时不能”占80.77%。同样,受调查师生在回答“校园媒体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否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时,选择“一般”者占57.64%,选择“否,基本没有影响”和“可有可无”两项者合计31.70%,而选择“是,影响很大”者仅占10.66%。并且,87.27%的受调查师生认为校园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不够,这也影响校园媒体服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效果。这表明,广西高校校园媒体更多地关注了学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而对师生身边又与师生利益切身相关的“小事件”关注较少,这说明校园媒体在增强“三贴进”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努力。

3以校报和广播为例分析广西高校各校园媒体发展基本状况

3.1校报校报是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报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校园媒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媒体,在推动学校发展,引领导学校文化潮流,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向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广西高校校报较全国而言创刊时间较晚,《广西师范大学报》创刊于1932年6月10日,已是最早的广西高校校报,驻邕的《广西大学报》、《广西民族大学报》《广西师范学院报》、《广西财经学院报》和《广西教育学院报》则分别创刊于1982年11月5日、1953年7月、1978年12月25日、1994年4月和1986年12月31日。经过几十年发展,广西高校校报在办报质量、发行数量、办报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校园媒体在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引领导学校文化潮流,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等任务。

3.1.1广西高校校报基本已走上规范办报道路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广西高校校报与全国高校校报一样,得到了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是获得刊号或内部准印证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广西大学报》、《广西师范大学报》、《广西民族大学报》、《广西财经学院报》、《广西师范学院报》、《河池学院报》、《百色学院报》、《右江民族医学院报》等16种广西高校校报在1998年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部署批准的全国统一刊号;《广西城市之光》等报纸也申请了广西内部准印号,纳入了新闻出版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广西新闻出版局每年均对各报纸进行年审,确保了各报规范办报。2005年,广西新闻出版局还对广西高校校报进行了一次全面质检,并向各校反馈了质检情况和整改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广西高校校报办报质量。二是成立编辑机构。为加强对校报的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广西大部分高校成立了正科级的编辑部,并安排专职采编人员负责校报的采编、发行工作。据《南宁年鉴(2007年)》介绍,当年驻邕高校校报中,《广西大学校报》编辑部总人数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广西民族大学报》编辑部总人数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广西师范学院报》编辑部总人数1人(中级职称);《广西财经学院报》编辑部总人数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广西教育学院报》编辑部总人数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这表明广西高校对校报编辑出版工作比较重视,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报纸的采编出版工作,有力保障了报纸质量。三是成立了校报协会。2009年5月22日,广西高校校报协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年会在广西大学召开,广西21家会员高校校报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为广西高校校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平台。

3.1.2广西高校校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一是开版扩大。《广西民族大学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报》、《广西财经学院报》、《广西师范学院报》等报纸开版从四开四版扩大到对开四版,增加了信息容量。二是印刷精美。目前,50%以上的广西高校校报采用了两版彩色印刷或四版彩色印刷,《广西大学报》还采用铜版纸印刷,更增强了报纸的精美度。三是发行量增大面广。目前各高校都较注重发挥校报的学校名片作用,定期向友好单位、领导、校友等发行,宣传学校建设发展现状。四是内容充实。从调查看,各高校校报的版面安排一般是一版要闻、二三版校园新闻、四版副刊。由于版面扩大,内容也相应增多,不仅对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予以及时报道,还对师生们感兴趣的事情予以报道,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五是技术进步。近几年,部分高校校报编辑不仅配备了专用计算机,还实现了自己照排,提高了效率,也让学生采编人员得到更多锻炼。

3.1.3广西高校校报仍存在不少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①知名度及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仅有11.50%的受调查者对校报的评价为“喜欢”,而选择“一般”和“不喜欢”的受调查者比例分别为63.72%和24.78%。究其原因,依次为“没有想知道的信息”占29.71%、“编辑风格不喜欢”占23.71%、“没有贴近师生生活”占22.57%、“没看过”占13.14%、“文章写得不好”占10.86%。这对校报在题材选择、编辑排版、文字表述和发行等方面都有待加强。②深度报道受读者欢迎,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调查情况看,有58.59%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看到深度报道时“能吸引我”和“有自己的见解”,同时,有31.85%的调查者选择更愿意看到“深度报道”,在“更多想图的报道”、“说明性文字”、“无特别喜好”中比例最高。但是,在问到“您看过的校报上有深度报道吗”时,只有25.80%的受调查者选择“有”,而选择“没有”和“没注意”的却分别占41.16%和33.04%。这表明,深度报道较受师生们欢迎,但校报却未能发表足够的深度报道,或发表的深度报道未能引起师生的关注和认可。③先进典型报道吸引力不强,无法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在问到“近两年先进典型报道有何印象”时,有52.7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没有印象,都忘记了”,选择“真实程度不理想,没有特色”和“有些人物经不起考验,出问题了”的受调查者分别占19.20%和9.74%。只有18.3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印象很深,能够说出几个人物的名字”。这表明,典型人物的典型报道在报道对象、行文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校报难以承担起塑典型、引导舆论的重任。④读者期待参加校报组织的互动性活动。在问到“如果校报举办与读者互动性活动您愿意参与吗”,受调查者中,有50.88%选择了“愿意”,有19.59%选择“有奖品才去”,选择“不愿意”者仅29.53%。大部分读者愿意与校报进行互动,说明作为校园第一媒体的校报,在对读者具有较大的号召力,为校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读者基础。⑤报网联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广西的校报中,只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报、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报、广西财经学院报、广西中医学院报、玉林师范学院报、右江民族医学院、梧州学院报18家校报校报加入了“中国高校报网”①,12家校报加入了“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②。并且,从网络击情况看,除广西民族大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报等少数报纸外,其余校报更新速度较慢,基本都在2009年之前,部分甚至还在2007年。这说明,广西各高校校报编辑部并不注重将校报发布到网络上,利用网络提高校报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报网结合,优化校园媒体资源配置的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升。

3.2校园广播广播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和学校党委行政的喉舌之一,其快速、覆盖面广、信号接收便利等特点使其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高校的舆论宣传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高校广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双重重任。高校广播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2.1校园广播在高校校园媒体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各高校普遍设置的主要校园媒体,深受师生关注在调查中,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很有必要”(占54.87%)和“有必要”(29.50%)设置校园广播,仅有2.06%和13.57%的受调查者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这表明,虽然当前校园内各种媒体并存,但广播仍具有其优势,并深受师生关注和接受。在“是否认为收听广播的行为已经落伍”问题中,有55.22%和24.78%的受调查者分别选择了“不是”和“还好”,仅为20.00%的受调查者选择“是”;在问到“是否关注校园广播的内容”时,分别有22.52%和64.2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是的,很关注”和“偶尔关注”。同时,各高校相关部门也充分认识到校园广播的重要性,受调查的高校均设置了校园广播。

3.2.2校园广播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校园广播是师生最熟悉的校园媒体,也是师生获取学校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校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有出入时,师生更愿意相信的是校园广播。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师生认为最能稳定人心的校园媒体,首选就是校园广播。例如,2006年7月,广西财经学院发生内涝灾害,由于信息不畅,一时间人心惶惶。在通电后,学校主要领导及时通过校园广播将学校抗涝救灾的情况作了通报说明,表达了学校党政对师生们的慰问,提出了应对灾害的措施。师生闻讯后情绪迅速得到稳定,为进一步做好抗涝救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

注释:

①中国高校报网,网址:http://www.cunews.edu.cn/,系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官方网站.

②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网址:http://www.cuepa.cn/,由华文网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