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应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中职语文教学应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吕文灵

吕文灵

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原则,强化职业教育,从教学模式、内容、考核等多方面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现本文就主要探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语文这门课程并不陌生,是从小学到大的一门课程。但是若讲如何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还是有很多学生表示一头雾水。事实上,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即如何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其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利用良好的语言逻辑思维来感知生活,提高交际能力。对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定位高职语文课程

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首先要明确中职教育的定位。只有教师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定位,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侧重的开展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中职语文的课堂定位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为主,同时侧重对学生职业语言能力、职业交际能力、职业理解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情商,使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解决职业问题。对此,教师要对中职语文课堂进行合理设置,清晰界定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注重实现理论教学与职业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深入融合。另外,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围绕着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创新的能力,切实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注重围绕着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拓展语文课堂训练活动,切实增加围绕职业情境的活动教学比例,不断提升中职语文课堂的互动性,使中职语文课堂成为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

二、创新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还较为单一,主要是以“师讲生听”为主,且在教学上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而更多的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模式,这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中依然侧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职业能力学习。对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不能仅仅注重“教”,还要注重“学”,只有教学结合,教学互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拓视野,学会创新,才能将学生放在主体教学地位,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到职业实践中,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情景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职业语言交际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再比如在听说读写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应的引入中职学生的专业内容,围绕着学生职场需求展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围绕营销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沟通能力,围绕设计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形象思想与文学形象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产生情况和职业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文化现象或语文现象,能够就社会流行的文学作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吸引学生读好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写心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说出自己的看法,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和翻转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通过必要的语文训练来提高学生自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节奏加快,科技更新日新月异,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此情况下,要求新入职业生涯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并能够在妥善处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要能够和同事融洽相处,能独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但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当前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缺乏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东西,甚至有些内容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已经完成被社会淘汰,对于这样的内容,即便学生完全掌握,也无法帮助其提升职业能力。对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研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并将其转化到教学内容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现实社会贴近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接触到当代社会和职业事务,加强实训课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需要举例的时候,可以多举一些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以加深学生对当前社会的了解和对自己今后从事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比如在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经济能力,如国际交流能力、国际文化风格、各国风俗习惯等知识。

四、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教师为了完成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往往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也是当前我国中职院校评价学生综合成绩的主要手段。目前采取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理论考核为主,辅以比例较低的实践考核。这种考核手段不仅单一而且更侧重理论,最重要的是没有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转化。对此,在今后的中职语文教学考核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方面、多层次的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要考理论、考实践操作,还要考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灵活转化。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情商、情绪控制等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考核的过程要尽量的贴近社会现实,要模拟职业场所,让学生抛弃学生的身份,以职业的身份参加考核,从而增加考核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职业思维。

五、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使中职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尽快适应职业生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真实客观的认识社会现实和职业现实,充分发挥语文这一学科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职业语言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6(11).

[2]何崇见,高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知音励志,2016(18).

[3]赵燕玲,高职语文教学应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