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

李洪光

文山州审计局云南省文山州66300

摘要:本文将对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然后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改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措施并对全文进行小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机制

前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党政领导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监督,从而推进廉政建设,近些年来,随着习总书记对廉政建设的大力重视,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也成为事业单位关键部分。

1.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特点分析

(1)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的风险成因具备一定特性。针对的被审计对象都属于高层次,经济责任人掌握一定的权力,属于领导人员;审计内容具备繁杂性特征,涉及的评价项目敏感且繁多。此外,不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容易加剧审计风险因素的发生。(2)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方式具备多重性特征。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设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充斥着不稳定因素,受到来自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领导人员展开监督,审计内容难免复杂化,所以要求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丰富其政策性内容,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制度展开审计工作。(3)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自身具备可预防特征。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所以要求审计人员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审计方式,及时总结审计经验,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价。从而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类风险因素可以得到及时的监督控制,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2.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问题

2.1不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

由于审计单位内部所制定的法规制度缺乏系统性规范,所以导致审计风险得不到及时监控管理。审计人员缺乏实质性的责任制约,同时不健全的奖惩机制也难以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认真工作的态度与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被审计对象方面缺乏健全的处罚制度,由于被审计对象的层次较高,导致其处罚制度与尺度始终得不到明确,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形成审计风险因素。

2.2审计人员综合素养方面

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占据关键地位。较低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为审计工作的运行带来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任何审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具备审计职业道德素养。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出现收受贿赂的现象,则使审计报告失去客观真实性,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审计效率与质量强有力的保障,是审计风险得以控制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整体判断能力与分析水平,在具备相应查账专业水平的同时,要精通宏观下的经济管理知识内容,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展开审计工作。现阶段,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普遍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多元化的工作需求,导致监管工作失去控制的现象时有发生,审计报告容易出现失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的高效性,成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之一。

2.3传统落后的审计方式

随着审计工作的进步发展,其审计方式也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当前部分审计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多元化需求。传统模式下的审计方式主要表现在追求测试内容的实质性,没有具体结合现代化的内控制度测试评价来展开审计工作,无法及时明确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点,加剧了审计风险的形成。

2.4不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

现阶段,部分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完善。其中,在任职期间内领导者所担负的经济责任、经济目标,以及相应标准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明确。此外,主要责任及次要责任、前任及现任之间的责任、直接与间接责任等相关内容的界定都缺乏实际标准,导致错误决策下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无法实际落实到个人去履行。同时,国家的审计评价标准缺乏系统性的完善,导致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化的制约,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3.改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措施

3.1规范相应法规制度

结合当前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标准。从法律层面加大审计人员的执法力度,保护其合法权益,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切实考虑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决策实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结合实际特点,制定全面的审计机制。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巩固审计评价的权威性。全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以审计事实为根本,避免多余评价内容的出现,考虑其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间接因素与直接因素的区别,做出正确判断,使审计风险得到高效控制。

3.2健全单位机构设置,提升审结人员综合素养

健全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制定严格的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审计单位内部的职能、权力,以及责任等相关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巩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加强其独立自主能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展开。审计人员自身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有充足的准备来迎接审计风险的挑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于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我国党风廉政的进一步建设。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责任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单位方面需要定期举办培训讲座,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时更新业务内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高效发展。

3.3贯彻执行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建设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制度建设中贯彻执行最为重要。很多单位制度编制内容非常全面,但执行力很弱。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制度不切合实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制度已不适应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修订。近年来,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推陈出新,如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他如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都重新进行了修订,有些单位执行的管理制度为2003年或其他早些年度制定的制度。二是领导干部对制度执行要求不严,制度形同虚设,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接受检查,这种现象根本起不到约束及规范作用。如合同的签订、履行不合规,合同签订过程中不执行联合汇签:签订10年以上超长期合同:合同签订缺少法人签字且无授权委托书:合同关键内容约定不清晰:部分合同条款约定不合理:不按合同约定进度执行及结算、验收:部分业务己经发生,未及时签汀合同,未进行账务处理,形成账外债权、债务:在合同后续归档时,各部门都没有全部的完整的合同,也未按编号顺序进行归档等: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方面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程序:关键岗位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如物资的采购、验收、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全部由一人负责,造成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缺少监督和制约:固定资产、材料出入库手续不合规、不执行定期盘点及账实核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入账依据不充分,入账票据不合规等。

4.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在此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参考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蔚.构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5-47.

[2]王翠琳,李嘉,李莉.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机制的构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13(02):85-93.

[3]洪明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