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护理

/ 1

结肠造口护理

曾丽梅

结肠造口护理

曾丽梅(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宝清1566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3-0131-02

肿瘤外科在下列情况需要行结肠造口。

1.远端结肠肿瘤梗阻不能切除,近端需要减压解除梗阻。此可以是临时性的或水久性的。

2.低位直肠肿瘤手术切除后不能保肛,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者,此为永久性的。

3.低位直肠癌行保肛门手术后,对高危患者为了保证吻合口愈合良好,行保护性(预防性)近端结肠浩口,此为临时性的。

4.直肠癌切除吻合后出现肠瘘,行近端结肠造口,粪便暂时改道,以利吻合口瘘自行愈合或日后讲行修补,也是临时性的。

近年来许多人主张用末端回肠造口代替临时性结肠造口,因为回肠造口损伤小,日后关闭容易。并发症少。结肠造口特别是永久性造口,会给患者带来许多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近年来许多人主张用末端回肠造口代替临时性结肠造口,因为回肠造口损伤小,日后关闭容易。并发症少。结肠造口特别是永久性造口,会给患者带来许多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一、心理护理

患者因需要面临手术治疗及排便改道的双重打击,常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悲观失望,部分患者甚至会拒绝手术。因此,在明确诊断和制订出手术方案后,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法的知情程度,在术前向患者进行肠造口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宣教前护理人员要自然地、和蔼地向患者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肠造口手术的接受程度。说明为了治好疾病,肠造口是必要的,使其明确造口的重要性。同时运用造口护理手册、模型、插图等宣教资料,向患者讲述造口的位置、功能、基本护理方法,使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快速康复。

除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外,尽可能安排已做造口手术,恢复良好且乐观向上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患者之间的相互帮助、情感支持、心理交流,使肠造口者尽快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恢复健康。

二、术后护理

(一)术后肠造口的观察

1.应首先了解造口的类型(如结肠造口、回肠造口)、造口的模式(如单腔造口、袢式造口、双腔造口等)和造口的位置(右上、下腹、左上、下腹、伤口正中等)。

2.严密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形状、高度、水肿等情况。肠造口黏膜的正常情况为红色或粉红,类似正常人嘴唇的颜色,表面光滑湿润。高度为略高于皮肤1.5cm或与皮肤面持平,便于粘贴造口袋时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水肿是术后正常现象,造口常变得肿胀、发亮或呈半透明状,但一般于术后6~8周逐渐恢复正常。

3.观察皮肤黏膜缝线的情况有无皮肤黏膜分离、感染或皮肤对缝线材质的敏感。

4.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正常造口周围皮肤是健康完整的,与相邻的皮肤无异,若出现损伤则表现为红斑、损伤、皮疹或水疱。

5.观察肠造口功能的恢复造口术后应立即粘贴上透明的造口袋,并排空气体。在最初的2日内一般只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而无气体或粪便排出,到术后48~72小时才会有气体排出,这说明肠功能已恢复,回肠造口排气时间要早于结肠造口。恢复排泄后,观察排泄物的色、质、量及气味。

(二)肠造口基本护理方若(清洁与换袋)

换袋前鼓励患者认真观察,参与造口护理的全过程。

1.用物准备换药碗、血管钳、盐水棉球、干纱布、温水、污物袋、造口护理用品(造口袋、造口袋测量板、剪刀,视需要准备造口辅助用品)。

2.除袋撕旧口袋要一手按压皮肤,一手轻揭造口袋,自上而下慢慢将底板撕除,如撕除困难则可用湿纱布浸润底板再撕造口袋。将旧的造口袋弃置污物袋中。

3.观察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的情况造口黏膜及周同皮肤观察内容同“术后肠造口的观察”。观察造口袋底板渗漏溶解的部位与方向及造口周围是否平坦。

4.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用血管钳夹取盐水棉球轻轻擦洗造口黏膜,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造口黏膜而引起出血。周围皮肤则用纱布蘸温水清洗,禁用消毒剂及强碱性肥皂液清洗,然后再用干纱布吸干皮肤水分。

5.测量造口大小用造口袋测量板测量造口的大小,然后用笔将尺寸画在造口底板上。

6.剪裁用剪刀尖部沿记号剪下,造口袋底板剪裁的大小应以造口的形状或大小为标准,再加2~3mm左右,可以让造口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如剪裁过大,排泄物接触造口周围皮肤容易破损;剪裁过小,造口会受到摩擦出血或肉芽组织增生。

7.剪裁合适后,用手指将底板的造口圈磨光,以免剪裁不齐的边缘损伤了造口。将贴在底板上的保护纸揭去,先轻轻按压造口边上的底板,以免湿润的分泌物流至底板下,影响使用的效果,再从下至上按压造口底板的外围,使之与皮肤紧密粘贴。术后早期,患者是以卧姿为主,故造口袋开口可向一侧床边。术后恢复期的患者自行换袋,坐或行走的机会增加,造口袋的开口应朝下指向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