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涡轮牙钻在拔牙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高速涡轮牙钻在拔牙手术中的应用

刘宪张睿

刘宪张睿

(甘肃省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甘肃平凉744024)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牙科高速涡轮牙钻在辅助拔出下颌阻生齿,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牙科高速手机加金刚砂车针去除下颌阻生齿阻力,分开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用牙挺或根尖钳拔除牙齿,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出血,局部肿胀,张口受限等情况的发生。结果:应用高速牙钻去除阻力,分牙根拔除阻生齿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等复杂拔牙,可以减轻拔牙手术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应用牙科高速涡轮牙钻去除阻力,分牙根拔除下颌阻生齿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可以达到满意的拔牙效果。

【关键词】高速涡轮牙钻阻生齿第一恒磨牙拔牙金刚砂车针

【中图分类号】R7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46-02

高速涡轮牙钻是口腔科的常用医疗器械,但在口腔外科[1]拔牙手术中应用较少,我们在2008年至今,在拔除下颌阻生齿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等复杂困难牙的过程中,应用牙科高速涡轮手机加金刚砂车针去除阻力,分牙根的方法辅助常规拔牙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与传统的凿劈加牙挺拔除法相对比,分析拔牙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选择来我院口腔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应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和传统凿劈方法,拔除复杂困难牙共16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0岁—52岁,其中下颌阻生齿8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残冠4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40颗。高速涡轮牙钻加金刚砂车针辅助常规方法拔除80颗,传统凿劈加牙挺法拔除80颗。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首先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常规拍摄患牙x线片,了解阻力情况及牙根数目和方向,下牙槽神经管与患牙根尖距离,并向患者交代拔牙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常规消毒高速涡轮牙钻、牙挺等手术器械。

1.2.2手术方法常规口腔消毒,用2%的利多卡因加盐酸肾上腺素(1:500000)做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高速牙钻法辅助拔除阻生齿时,依据x线片分析查清阻力部位,然后用消毒的高速涡轮手机加金刚砂车针去除阻力部分,再用牙挺挺出阻生齿。拔除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先用牙钻在近远中根分叉处颊舌向分开两根,再用牙挺或根尖钳分别拔除牙根。拔除上颌第一恒磨牙残冠,用牙钻先近远中向分开颊侧和腭侧根,再颊舌向分开颊侧近远中根,最后用牙挺或根尖钳分别拔除。传统凿劈法拔牙过程在此不做祥述。

1.2.3拔牙创处理刮尽拔牙窝内肉芽组织,清除碎骨片,碎牙片,牙槽窝复位,消毒拔牙创,使新鲜血液充满牙槽窝,咬干棉球压迫止血。出血较多者应仔细查明出血来源,用棉球沾凝血酶或用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必要时做拔牙创牙龈缝合止血处理。

1.2.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口服3—5天,必要时服用止痛药,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24小时内禁患侧刷牙,一周内勿用患侧咀嚼食物,每次进食后用淡盐水漱口。3天后复诊。两组均记录每次拔牙时间,术后出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2结果

高速涡轮牙钻辅助拔牙80例,最短用时5分钟,最长40分钟,多数在20分钟内拔出,术后3天复诊,观察有局部疼痛肿胀8例,拔牙创感染3例,张口受限5例,大部分仅有伤口轻微不适感,无下牙槽神经损伤病例发生。传统凿劈拔牙80例,最短用时15分钟,最长110分钟,平均用时50分钟,牙槽窝感染7例,明显疼痛肿胀18例,张口受限8例,术后出血较多者2例。两组病例比较结果显示,高速涡轮牙钻辅助拔牙明显比传统凿劈法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术后出血、疼痛、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下颌阻生齿由于局部解剖位置关系,拔除时操作空间狭小且存在阻力,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由于牙根多,牙根弯曲变异大,长期炎症刺激后,与牙槽骨紧密粘连,造成拔除困难。使用传统的凿劈法去阻力,分牙根拔除,手术过程中操作难度大,出血多,视野不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延长,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2],同时也给医生加大了工作强度和压力,患者术后出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多,反应重,患者满意度下降。牙科高速涡轮手机加金刚砂车针切割力强,震动小,能快速、高效、准确的磨除阻生齿阻力部分,分开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使复杂困难拔牙按照预设手术方案顺利进行,避免了传统凿劈法在操作过程中劈冠和分牙时的强大锤击和震动,避免了拔牙时视野不清造成的盲目操作,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患者反应轻,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在复杂拔牙术中,应用高速涡轮牙钻辅助常规拔牙方法,简化了操作过程,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继续探究的拔牙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

[2]王志宽.困难牙拔除患者心理准备的探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6.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