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实际情况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基于农村实际情况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邓有立

邓有立

廉江市石角镇丹斗小学广东廉江524400

摘要:阅读能力提升是小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如何尽快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在的农村由于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不高,学生对阅读没有太大的兴趣,使得教师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本文就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找出了各种限制因素。针对各种限制因素,提出了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杜绝传统的死板的教学路线,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即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老师的教要深入实际,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年龄阶段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有所表现,有所反馈。这就达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1]。当然,老师决不能高高在上,置学生的实际状况于不顾,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极为重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不能操之过急,学生的转变需要过程,需要教师的坚持不懈。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

1.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限制因素

1.1学校没有塑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条件都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图书馆,即使有,有限的藏书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要想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真是难上加难,没有必要的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得不到完善,很难让学生去获得课本之外的知识。很多农村学校还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好处,没有有效的宣传引导。班级一个学期基本没有几节阅读课,阅读方面的文化宣传做的还不够。

1.2农村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阅读影响较大

农村家长对学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和他们自身的成长有很大关系。他们和老师的沟通不够,不清楚学生的实际状况,以为学生在学校做的很好,疏于管理。有些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不在父母身边,学生爱玩的本性表露无遗,更不会回家自觉看书阅读。当然,很多家长还没有给学生买书的习惯,这也使得学生回家无书可读[2]。

1.3教师的素质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农村的教学环境对老师的要求不高,使得老师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许多老师认为做好分内的事就可以,至于学生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这样的话,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力只能停留在基本的水平,而这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方法

2.1建设学校图书阅读阵地

学校应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必须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建设应有的基础设施,比如图书馆。还要鼓励社会捐书,赠书。除此之外,每个班级也可采取有效的措施,设立图书角,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带些课外书,放在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老师要开家长会,跟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真实状况,使他们认识到丰富学生阅读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家长定期给学生买适量的图书,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2.2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老师不能只讲自己的一套,内容和语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心理上做出积极有益的引导。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多插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在听得兴高采烈时,鼓励他们回家读一下相应的课外书,这样学生放学回家就有固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起来也会自得其乐。

开展活动,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是知识的获取,说是知识的传输,这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这是这一转化过程才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体现。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以后用自己的话流畅地表达出来,不仅理解能力从中得到了锻炼,语言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做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来专门培养学生,比如“演讲比赛”“诗朗诵比赛““诗歌比赛”等等[3]。学生的积极性会得以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潜力。读说是一种转化过程,读写则是另一种重要的转化过程,学生阅读以后,通过理解、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文章才能达到运用启迪的目的。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写作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搜索、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当然,无论学生读说做的好还是读写做的好,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让他们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有兴趣去做。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来自于长期的坚持,老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陷入误区,无法自拔。老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交流学生坚持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哪些影响。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他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最能理解彼此的想法,对于阅读带来的好处,他们可以有共鸣,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就会取长补短,彼此吸收,共同取得进步。老师可以组织作文比赛,设置题目,限定条件,让学生在阅读资料后写出自己的文章,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整合知识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思想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2.4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方法正确就会事半功倍,以往教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不理解内涵,常常导致事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就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单单采用大量阅读的办法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老师长篇大论的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教给学生知识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师教学的目的还要包括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实用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2.4.1搜索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感兴趣的词句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以及查阅期刊等方法,弄清楚其中的问题,阅读兴趣就会得到激发,从中还学会了如何有效的查找资料

2.4.2设置问题法

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就不会不知所措,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

2.4.3标注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经典的词句要加以勾画,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让学生时常温习巩固,体会语言的奥妙,不会感到乏味。

2.4.4朗诵加背诵法

朗诵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章朗诵的流畅、连贯、富有节奏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更加热爱演讲。遇到好的文章还要鼓励他们背诵下来,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里的《爷爷和小树》《小小的船》等寓意很深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写作也是很好的积累。

2.4.5默读方法

默读的好处是需要集中精力,要认真理解,比朗读速度要快,质量要高。默读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浏览,同时要观察细致,即要弄清楚哪些内容要了解大意,那些内容要仔细阅读,即精读。默读以后,最好设置几个问题,来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总体的把握,这些问题包括段落大意的理解,还有词语与语句的把握,这种粗细相间的问题结合,最能考察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3.结束语

基于农村实际情况,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能力难以提升不仅和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关,也和农村落后的实际条件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在农村的条件逐渐好转。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尤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被重视起来,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提升。现在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智力投资也舍得投入,定期给学生订购课外读物,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获益。

参考文献:

[1]李泽仙.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5(12):275.

[2]陈开敏.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J].山海经(故事),2015(9):26.

[3]吕津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