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干扰素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普通干扰素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朱春玲

黑龙江省友谊县人民医院1558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感染采用普通与长效干扰素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干扰素,观察组采用长效干扰素。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与普通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27-01

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此病的病程较长、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治疗药物也多种多样,通常借助血液、性接触与母婴进行传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1]。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的方式治疗,通常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相关研究显示: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HBeAg转阴率,疗程有限,采用长效的干扰素,可促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2]。本研究探究了慢性乙型感染采用普通与长效干扰素的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这一期间,全部患者都满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且半年内没有服用过相关免疫制剂与抗病毒类药物等,将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与妊娠期患者有效排除。将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40.4±8.1)岁。观察组3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0.1±7.6)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主要操作如下:采用500万IU普通干扰素进行皮下注射,隔一天进行一次注射,持续治疗48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主要操作如下:采用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皮下注射,每周进行一次注射,持续治疗48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等进行空腹静脉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的HBV-DNA与HBeAg转阴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且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V-DNA与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3讨论

最近几年,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临床上应该对此病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目标为尽可能的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消除或抑制,将肝脏炎症坏死与肝纤维化有效消解,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对肝脏失代偿与肝细胞癌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控制,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延长[3]。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病毒的方式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干扰素。干扰素并不是像其他药物那样对病毒进行直接的抑制或杀伤,通常和细胞表面受体作用等,促使细胞出现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复制抑制的目标;另外,还能够使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促使机体免疫调节能力显著提高,进而使患者的抗病毒能力大大提高[4]。

现阶段,临床上采用的干扰素类型主要有两种个,一种为长效干扰素,另一种为普通干扰素。后者也叫作短效干扰素,前者也叫作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主要有分子小、治疗效果稳定以及经济性较强等优势,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一些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后,病情会出现复发或没有应答的情况。和普通干扰素对比,长效干扰的分子较大,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持久的抑制,治疗效果更显著[5]。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可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与HBeAg转阴率明显提高,两种药物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长效干扰素的价格相对较贵,在临床上很难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与普通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在对经济负担不予考虑的前提下,临床上应该首选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行抑制,促使患者集体免疫调节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敏,涂德幸,孙文峰,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45-48.

[2]郭晓楠,唐春翊.长效干扰素联合无烟艾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77-78.

[3]刘红霞,雷玎.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707-709.

[4]王艳,刘书绵.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副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7):126-128.

[5]施漪雯,王麟,尤红.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单药还是联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