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一把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尺——班主任如何把握工作中的尺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度:一把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尺——班主任如何把握工作中的尺度探讨

阮芳

浙江上虞市城北实验中学阮芳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觉悟高低、组织能力强弱、学习成绩优劣等,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养有关。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前者都具备,只因班主任未能恰当地“调和”好工作的“火候”,从而导致班级工作停滞不前,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可见,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对班级的发展、整体的推进,甚至管理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班主任如何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笔者认为,理清以下四个不等式将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树立威信≠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要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

记得去年刚接新班时,师生之间还不熟悉,当我第一次同学生讲话、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作业也能及时完成,这就说明学生都想进步,都想在老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洞察老师的言行。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

但是,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板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班主任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无从谈起因材施教。因此,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充满信心≠过高的期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成绩的进退,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极大的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班主任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

我刚接班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学生,不仅基础差,能力差,而且学习不认真,有逃学习惯,被不少老师称为“问题少年”。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帮助他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指明老师对他的成长和进步充满信心,还把教室的钥匙交给他。这以后他一改往日的做法,上课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明显提高;作业及时上交;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再逃学了,每天早来晚走,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的期望,为了学生得高分,争第一,不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势头。众所周知,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班主任只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往往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因此,班主任工作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三、培植爱心≠过分关心

“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儿童,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我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必能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到感化“金石”的效果。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对“爱心”理解很肤浅,认为只是在学生生病期间或生活有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偶尔一显“师恩”,我认为那不是爱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过分的关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严重误区。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操心,例如: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生病了,亲自送水送药;受了挫折,立即安慰;学生有困难,马上解囊相助……总之,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种过分的关心和爱护,极易增强学生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霸权”意识,更加滋长学生贪图安逸、不敢吃苦的享受思想。我认为,班主任不能温情地剥夺学生接受生活考验的机会。相反,要利用各种契机,锻炼学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独立照顾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四、悉心教育≠过细指导

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责无旁贷,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班主任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时,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班主任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自习、课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因此,“勤”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

记得第一年刚任班主任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就这样,班级多少得到一些成绩,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在老师面前一种表现,老师背后又一种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班级各类事务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总之,班主任工作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过少则淡而无味,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放得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