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50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薛仲闽

薛仲闽

(甘肃省窑街煤电集团总医院普外科730080)

【摘要】目的:观察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诊治资料完整的5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行外剥内扎术,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6月,疼痛15例,出血2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病灶切除彻底,缺点是手术后合并症和后遗症较多,标准、细致、耐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根本,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治愈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痔外剥内扎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157-02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一种常见病,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若痔核较多而大,手术较为复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肛门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渗液、肛门失禁、延迟愈合、排尿困难等,其中术后疼痛、出血、肛门狭窄尤为常见。目前针对混合痔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治疗,Milligan-Morgan结扎切除术是国际上治疗混合痔最标准的术式。该术式是在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和我国传统的结扎法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目前国内治疗混合痔的最主要方法。

1临床资料

总结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50例混合痔患者,均行外剥内扎术。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42.5岁,其中II期15例,III期20例,IV期15例,合并肛裂2例,肛瘘1例,住院时间最长20天,最短5天。术后出现疼痛15例,出血2例,肛门狭窄3例。

2痔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2.1术后疼痛;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手术损伤肛管皮肤和联合纵肌的分支纤维(肛管外肌群和皱皮肌),常引起内括约肌痉挛而产生持续性疼痛。疼痛是痔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2.1.1解剖因素:齿线以下的肛管组织由脊神经支配,感觉十分敏感,受到手术刺激后可产生剧烈疼痛,甚至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缺血而使疼痛加重。

2.1.2排便刺激:由于手术切除了病变组织,形成创面,加之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手术刺激,使肛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因而排便时的刺激可引起撕裂性疼痛。

2.1.3其他反应或并发症影响:手术后由于创面渗出增加,再加病菌之作用,可使局部发生炎症肿胀,也可引起疼痛,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均可加重疼痛。

2.1.4术后疼痛与患者的精神状况、耐受程度、术中麻醉方式的适当与否、病变范围大小、损伤的轻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疼痛与选用何种术式有关。传统的痔切除术是最能引起术后剧烈疼痛的手术之一。

2.1.5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防止措施如下: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顾虑,坚定信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术中针对病情及患者的体质,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操作细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和损伤。注意创面的处理:术后避免大便干燥,以减轻排便对创口的刺激。每次大便后及时坐浴熏洗,换药时动作轻柔、操作细心。药物治疗:可应用止痛药物及镇静药物。粘膜保护剂太宁栓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手术结束时麻醉状态下纳入直肠下端太宁栓一枚。从术后第二天起每日肛门纳入太宁栓一枚。报道甲硝唑片治疗痔切除术后疼痛效果较为理想,用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得到显著的缓解。采用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局部浸润或亚甲蓝1mg局部浸润,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2出血:发生率3.3﹪~6.7﹪。痔术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但以局部因素为主,手术治疗不当,或术后感染,便秘、过早活动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术后大出血。

2.2.1手术操作不当:混合痔外剥内扎时,结扎线不牢固或痔体残端保留过少,术后活动过度等,造成结扎线松动脱落而致出血。

2.2.2内痔结扎时缝针贯穿过深,伤及肌层血管,当痔核坏死脱落时,深部创面的动脉闭塞不牢而发生出血。

2.2.3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面积大,损伤深部组织,由于术中小血管暂时收缩出血不明显,未引起重视,或出血点结扎缝合不牢固,或术后创面压迫不紧等。

2.2.4创面损伤感染等:术后痔核坏死脱落及创面修复期间剧烈活动或因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过猛,使创面受损导致出血,或术后伤口感染,组织坏死,血栓脱落而致出血,次为继发性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2.2.5预防措施:认真选择适应症,术中完善止血。术后勿作过度活动,确保大便通畅,避免粪便干燥继发损伤。注意消除炎症。宜温水坐浴。继发性大出血多见于术后7~14天创面的血栓脱落引起出血,出血量较大、需紧急止血;痔疮手术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肠腔而不流向肛门外,所以仔细观察是发现术后出血的主要措施,如不能尽早的发现会给病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在手术后出现阵发性肠鸣、肠痛及急迫便意感,头昏、恶心出冷汗及脉快等虚脱症状,就应考虑是痔疮出血的征兆。凡出现上列情形,应立即在止痛情形下进行盲肠指诊或镜检以便尽早检查和处理。我院2例术后出血其中一例术后4小时肛门部敷料渗血多在鞍麻下探查为结扎线脱落行缝扎止血,一例术后第三天出血行局部压迫止血,均治愈。

2.3肛管直肠狭窄:多见于内痔切除缝合、结扎,外痔切除刨口开放的病例,常因粘膜桥和肛管皮桥保留不够或不当,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被切除过多所致;细致的手术操作及初期肛门扩张,可以防治肛门狭窄。可发生于肛缘、齿线、或齿线上,也可发生于直肠下端。发生于肛缘的狭窄多见,主要由于肛周和肛管上皮切除过多,切口之间皮桥保留太少,伤口愈合时瘢痕挛缩,肛门回缩导致狭窄。齿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齿线上狭窄由于痔基底部结扎过宽,可用多个小的结扎来代替大块结扎。轻度狭窄可以扩肛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可行肛管成形术等。发生在齿线或直肠下端的狭窄可由于注射硬化剂时位置太深、剂量过大,也可由于结扎痔核时太宽、缝扎处于同一平面等原因。轻度可扩肛,重度狭窄行手术治疗如Y-X肛管成形术。轻度狭窄的发生率在开放性痔切除术5﹪。我院发生3例均行扩肛疗法后治愈。

3结论

降低痔病术后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只对那些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如果脱出的痔能够还纳,可以先尝试使用非手术疗法,如局部粘膜保护剂、口服静脉活性药物或注射疗法和套扎疗法,如果使用得当,这些方法比外科手术安全、疼痛轻,出血几率较低。目前如PPHTST等痔疮微创手术出血少、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痔疮患者的福音。

参考文献

[1]陈朝文,粘膜保护剂在痔切除术后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2002,7:32.

[2]田爱平,杨克虎,田金徽等.甲硝唑减轻痔切除术后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97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