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

李芳芳1朱芸2(通讯作者)李彬3

李芳芳1朱芸2(通讯作者)李彬3(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00;2潍坊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2;

3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IL-33的水平,分析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RA患者,20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1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O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3的水平,同时测定RA组患者滑液中IL-33的水平及血清中其他实验室指标: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肿胀数目,DAS28评分,并分析上述指标与IL-33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显著高于OA组、健康对照组和RA组滑液患者,RA活动组血清中IL-33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33在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均有表达,可见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IL-33;酶联免疫吸附法【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51-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关节、以慢性侵蚀性滑膜炎及关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为止,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许多研究表明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其病理过程,如IL-1、TNF、IL-6、MMPS、PDGF、IL-10、IL-4等。研究发现IL-33在RA患者的血清、滑液及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本实验通过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中IL-33的水平,探讨IL-33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研究对象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RA患者70例(年龄14~73岁),病程(2~24月),其中RA活动组40例(男性1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0岁),RA缓解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3岁)。骨关节炎(OA)患者2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16例均为对照组(其年龄及性别均与RA患者相匹配);另外70例RA患者中有21例患者收集到相应的关节滑液,入选病例不合并存在其他风湿性疾病,活动性RA标准参照Scott提出的标准[1],RA临床缓解的标准参照1981年ARA提出的RA临床缓解标准[2],本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实验方法(1)血液标本采集清晨空腹采集RA患者、O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2ml,4℃放置自然凝固后以3000rmp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置PC管中-80℃保存。(2)滑液标本采集在无菌条件下对RA患者进行膝关节穿刺术,吸取关节液,置于10ml离心管中,3000rmp离心10分钟,置PC管中-80℃保存。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滑液IL-33水平,试剂盒购自合美国R&D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O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RA组患者血清、RA患者滑液、OA患者血清及健康对照组中IL-33的表达RA血清中IL-33水平为410.2±653.4pg/ml,高于RA滑液(243.6±276.5pg/mlp=0.043),高于OA血清(90.3±43.6pg/mlp<0.001),高于健康对照组(81.2±39.5pg/mlp<0.001)。

2.2RA患者活动组与缓解组血清中IL-33的水平:RA患者活动组血清中IL-33的水平为478.3±700.6pg/ml,高于RA缓解组(320.6±615.3pg/ml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RA患者血清IL-33的水平与RF、CCP呈正相关(P<0.05),与CRP、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肿胀数目、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小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慢性多关节肿痛、功能障碍及全身多系统的受累。病理表现以滑膜组织的异常增生、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软骨与骨的进行性破坏为主,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尽管RA的病因至今未明,但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IL-33是一个新发现的IL-1家族的细胞因子,IL-33产生时是一个缺乏信号肽的蛋白质前体分子,该前体包含一个核定位序列和一个与螺旋-回折-螺旋DNA结合域类似的同源结构域[3],且该前体被半胱天冬酶1切割成一个成熟的18×103的蛋白形式,从而获得生物学活性。直至近年,Schmitz等[4]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证实了ST2的配体就是IL-33,并证明了IL-33是通过诱导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5以及IL-13的表达而介导Th2细胞应答的。IL-33的存在可导致MyD88和NF-kB信号途径的活化。实验证明用重组IL-33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如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脾大,以及血清IgE,IgA,IL-5和IL-13水平升高[5],这些均提示了IL-33有强大的致炎作用。此外,在CIA小鼠模型中,通过腹腔注射IL-33,可以使关节炎症状加重,而且用sST2对小鼠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在CIA模型的关节炎症状[6],这些都说明了IL-33对RA可能存在致病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IL-33在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均有表达,提示IL-33在RA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与国内文献报道大体一致,且RA患者活动组与缓解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L-33与疾病的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可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目前实验证明s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且可溶性AcP能够增强sST2对IL-33的抑制作用,这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靶向目标,从而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ScottDL.SpcctorTD.PullarT.etal.WhatshouldwehopetoachievewhentreatingrheumatiodarthritisAnnRheumDis.1980:48(3):256-261

[2]PinalsRS.MasiAT.larsenRA.Preliminarycriteriaforclinicalremissioninrheumatiodarthritis.ArthritisRheum.1981:24(10):1308-1315

[3]WermanA,Werman-VenkertR,WhiteR,etal.TheprecursorformofIL-1alphaisanintracrineproinflammatoryactivatoroftranscription[J].ProcNatlAcadSciUSA,2004,101(8):2434-2439.

[4]SchmitzJ,OwyangA,OldhamE,etal.IL-33,aninterleukin-1-likecytokinethatsignalsviatheIL-1receptor-relatedproteinST2andinducesThelpertype2-associatedcytokines[J].Immunity,2005,23(5):479-490.

[5]J.Schmitz,A.Owyang,E.Oldham,etal.IL-33,aninterleukin-1-likecytokinethatsignalsviatheIL-1receptor-relatedproteinST2andinducesThelpertype

2-associatedcytokines.Immunity,2005,23(5):479-490.

[6]D.Xu,H.R.Jiang,P.Kewin,etal.IL-33exacerbatesantigen-inducedarthritisbyactivatingmastcells.ProcNatlAcadSciUSA,2008,105(31):10913-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