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3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文若彬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本文围绕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进行讨论,了解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并对中职毕业生毕业创业的对策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前景分析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一线操作岗位上,在中职院校毕业以后,除了少数人会继续深造以外,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直接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但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中职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所提升,但就实际就业状况来看仍旧不容乐观,也因此,需要对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中职毕业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

1.对口专业就业率低下。一般中职学校主要针对各大企业当中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养,毕业以后的中职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是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的,但当前阶段,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甚至很多工作与专业所学一点关联都没有,从学校毕业以后只有少数人的工作与本专业对口或存在关联。

2.岗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社会虽然在技术性人才方面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技能综合性方面相对较差,使其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人才储备不断提升,每年参与就业创业的人才都在成倍地增长,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中职毕业生与本科生、高职生进行岗位竞争,在学历方面受到了严重压制,在如此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将其比作夹缝中求生存也不为过。

3.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质量的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不是通过几个指标就能够将其准确地反映出来的,其内容应该包括就业可能性、工作稳定性以及个人发展和收入等指标。目前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就业质量,造成就业质量差的因素主要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缺乏晋升空间以及工作环境差等。

4.福利待遇较差。根据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获得的薪资普遍偏低,而且工作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日常休息相对较少,从企业福利待遇的角度来看,能够保证中职毕业生社会福利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获得医疗、住房以及养老等福利待遇。

5.工作缺乏稳定性。在对中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缺乏工作稳定性,在初次就业以后大概在半年之内都会对就业岗位进行更换,能够正真在一个岗位上坚持两年的毕业生非常有限。当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自身的问题,也会受到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

6.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国家在强化中职教育方面一再强调,但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学历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快速提升,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高等人才,这种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中职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冲击,究其根本,就是中职毕业生在学历、能力以及就业需求等方面正处在一种尴尬的环境当中。虽然国家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但是由于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严重,加上就业市场缺乏健全的机制,服务缺乏配套性且信息功能较为薄弱,法律监督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公平的竞争问题经常出现。除此之外,中专毕业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水平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因素会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弱势情况不断加剧。

二、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对策及前景分析

从上述内容来看,中职毕业生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但这就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没有机会了吗?其实不然,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其本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周期短、投入少且见效快的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中职毕业生在专项人才需求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问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提倡毕业生通过自主择业的方式获得工作岗位,学校不再负责学生的就业保障,怎样利用国家调控、学校主导服务、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人事制度等方式为中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是中职学校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就业范围的扩大以及就业的实现不只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毕业生能否充分完成就业创业活动,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可以说毕业生的就业是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种考验,但从目前市场形势来看,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困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中职学校发展的难题,加上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以及教学的设置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解决自身的问题,很难突破当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境。

不管是中职学生还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环境是一项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就业环境涉及到就业方面的市场、政策、渠道、机构、岗位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而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国家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中职学校必须要将就业推荐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第一,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并由学校领导进行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就业服务,并提升就业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就业环境的人性化,为学校就业推荐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突破体制方面的限制。对原有的就业机制加以改进,确保学校就业推荐能够有计划、有制度地进行,加快学校就业推荐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将毕业生实际的就业情况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需要就业办从中协调组织。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对就业服务体系加以建立,就业推荐的工作效果并有得到太大的改变,但这种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该体系与实际不符,而是就业服务体系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这种问题不但影响了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对其他工作产生了制约作用,这也就导致很多中职学校工作难以开展,资金和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中职学校应该对就业推荐保持高度的重视,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将就业与招生结合起来,使重视招生、忽视就业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中职学校应该在建立制度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将全校教师调动起来,使其能够在就业推荐工作中积极地发挥作用,从而在学校当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荐氛围,使就业推荐成为学校的工作日常。

第二,要对市场的需求加以适应。与用人企业加强合作,使就业推荐能够具有较强的活力,采用订单式的方式对人才加以培养,并将其作为固定的办学模式。学校在对指令性计划加以完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在不同时间或地点的情况对用人企业的具体需求加以满足,对教学的内容加以改革,通过专业和课程的设置,确保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样不但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能够从中获得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确保就业信息掌握的及时性,对学生的就业渠道进行不断地开拓,并通过市场服务,使学校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加以适应,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对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校教学内容能够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调节,使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景得到有效的保证。

第三,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增强,使该项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学体系和就业工作当中加入就业指导内容,要保证长时间的坚持。联系用人企业只是就业推荐的一个方面,在用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学校应该以此为基础,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以前对自身的定位加以明确,认清社会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其能够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加以认识。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对就业指导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对于学校生产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委派专门的人员对该项工作加以负责,自然也没有进行系统地规划,结合中职毕业生的特点,在学生进入二年级以后就应该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设置为一年,应该在教学计划当中加入就业指导内容,不但要聘请专业的教师,设置专职岗位,还要邀请用人企业或已经参与工作的毕业生针对就业问题举办讲座,使中职毕业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更加清晰,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在工作方面的辨别能力和主动能力得到提高。

基于中职毕业生未来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应该从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积极构建专业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并逐渐向实践教学、高新技术培养、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发展。

实训具体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实训基地,一种是校外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校内实训基地加以建设,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企业的帮助下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形式有两种,第一是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学生毕业以前在企业进行实习工作,这种方式也是当前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实训方式;第二是由企业出资建设,在学校内部根据企业的要求对实训基地加以建设,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掌握,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来增强中职学生在企业方面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毕业生受到学历、专业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想要对这种状况加以转变,中职学校必须要意识到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对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入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服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汪少英汪向阳论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质量的提升——武汉市农林类中职学校就业及教育情况调研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3,8,(10),89-93。

[2]方艳丹“就业导向”培养模式下中职生就业创业状况及评析——以某中职学校为例[J].现代企业文化,2013,6,(21),206-207。

[3]王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基于上海市部分中职学校2013、2014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3,30,(25),20-25。

[4]尤晶晶中职学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4),49-52。

[5]龚耀飞张平农村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概论[J].上海教育科研,2013,8,(5),81-82。

[6]赵东霞加强中职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7,(15),44。

[7]郭金岭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2013,9,(6),11-12。

[8]李晓微提高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实效的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9,(7),20-21。

[9]李凯姜甜甜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J].学园,2014,2,(8),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