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血栓护理中舒适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杜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探讨脑血栓护理中舒适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杜敏

杜敏

杜敏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经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血栓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71.11%,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仅为31.11%(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服务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脑血栓;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58-02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病,患者大多突然起病,病情复杂多变,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为提高脑血栓护理效果,特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血栓患者经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2至87岁,平均年龄(67.82±2.14)岁。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将9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4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给药、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利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内容涉及机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活满意度等四大项(共16小项),得分范围0~120分,分数越高则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于出院当天指导脑血栓患者或其亲属独立填写本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范围0~100分,内容涉及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服务态度等,分数越高则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越满意,其中60分以下不满意、60~80分一般、80分以上非常满意)。

1.2.2舒适护理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应给予简短自我介绍,病房应适当开窗通风,保持温度(24℃~26℃)、湿度(50%~60%)适宜;②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③对于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者,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共同制定符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的健康食谱,食物应富含丰富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④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供适当语言鼓励,必要时可例举以往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⑤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鼓励其积极开展各项康复训练,告知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⑥可适当告知患者治疗进展,消除或缓解其因过度担心疗效所致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⑦住院治疗期间应加强安全护理,坐起、下床、行走等过程均由专人看护,床旁应放置护栏预防坠床;⑧可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生理及心理不适感;⑨及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注意劳逸结合[2]。

1.3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满意度

两组脑血栓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71.11%,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仅为31.11%,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栓的主要原因,患者血管腔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闭塞,最终形成血栓,脑血流将被迫中断,局部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坏死[3]。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是脑血栓的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患者数量显著高于女性。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多因素(生活习惯、结构、压力、环境等)发生改变,脑血栓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4]。

研究表明,积极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是保障脑血栓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5]。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脑血栓患者经常规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较差,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脑血栓患者大多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对临床治疗失去信心,导致心理发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无法积极配合救护甚至排斥治疗,将严重影响其疗效及预后。

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脑血栓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是利用工作经验结合相关资料,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整体性、创造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缓解其生理不适的基础上,获得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舒适度。有学者提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脑血栓患者护理效果[6]。本文中研究组经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其生活质量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较为满意,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服务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芬英.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1-152.

[2]于英霞.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0-121.

[3]张向楠,孙博,白立丹.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158-160.

[4]赵伟,杨敏.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6-277.

[5]徐兰.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7):14-15.

[6]代俊艳.舒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住院卧床期间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