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与临床护理王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与临床护理王立

王立

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例56例产妇,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等,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护理

调查显示产后出血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较高,给产妇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大量研究显示在一定程度上,产前睡眠障碍影响产妇机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会增加多种并发症,因而需要对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本组实验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很探讨,并研究预防产后出血的对策[1]。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例56例产妇,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排除各种严重的心、脑、肺、肾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排除严重产后并发症。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92±1.63)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31±1.5)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21例。给予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55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于突发事件做好及时处理,针对产后出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的56例产妇整体护理干预。(1)密切观察产妇病情。对产妇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产妇产后出血明显增多,则需要及时通知专业医生,在抢救的同时,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效止血。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对于已经休克的产妇,以凹位为主,对其神智、面色、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观察,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注意保暖措施。(2)加强宫缩护理。根据医嘱适当使用宫缩剂,并对子宫进行有节律的按摩,对其进行对症处理,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补充血容量,适当就要止药。(3)吸氧护理。通过吸氧护理,能够有效强化肺泡和血液的氧化作用,并逐步改善患者机体的缺氧情况,主要采用双导管,将流量控制为5L/min。在吸氧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吸氧效果进行密切观察,如指甲颜色、呼吸是否通畅、面色等。注重吸氧护理在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中的应用效果。(4)情绪支持。对于产后出血的患者,通常面对产后出血患者将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使其子宫收缩不断减弱,不利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因此,要求专业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5)预防各种感染。通常产后由于出血过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不断下降,很容易引发感染。需要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美洛西林钠抗炎治疗。确保外阴清洁,对于留置导尿管者,需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工作,确保引流通通畅。

1.3观察指标

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均包括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并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加起来,并将得分乘以1.25,取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焦虑状况、抑郁状况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格,采用(t)对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调查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不仅与子宫肌纤维弹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产妇自身的身体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产妇有贫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症等现象[3]。另外,产妇自身的待产状态也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如产妇妊娠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则很容易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属于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如果产妇产后失血过多,则很容易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5]。

大量研究显示宫缩乏力、睡眠质量、流产史、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抑郁等因素,均与产后出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情绪抑郁、睡眠质量自责对产妇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宫缩乏力、巨大婴儿、前置胎盘等均与子宫内膜、肌层造成一定的损伤,以上因素均增加产后出血的危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抑郁、睡眠质量、宫缩乏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6]。本组试验通过给予观察组的56例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情绪支持护理、吸氧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等等,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出血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综上所述,给予产妇整体护理,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提供产妇优质护理,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卫,郭利,张力亚等.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870-1873.

[2]罗彩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04):404-404,405.

[3]李玲.妇产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04):479-480.

[4]曾瑞琳.剖宫产术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18-119.

[5]张丽,宋义菊,王倩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1(01):224-224.

[6]颜秀英.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12):1509-1511.究方向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