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10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100例疗效观察

徐青

徐青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征恢复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及皮疹消退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喜炎平;干扰素;利巴韦林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06-02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发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而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1]。手足口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部位的皮疹,近年来有增多及加重趋势,传染性强,可短期内造成流行,严重可以合并致命性的并发症,比如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要措施,笔者在采用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该疾病时,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因此将研究资料整理汇报,旨在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患儿的表现为发热、手、足、口及臀部等多处有丘疹或者疱疹,临床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对于手足口病提出的相关标准。将以上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31例,年龄范围1~5岁,病程7.1±2.5d;对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范围1~5岁,病程7.0±2.4d。经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进行辅助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体温超过39℃的患儿可以适当给予退烧药。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10mg/kg的利巴韦林(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公司),加入100mL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疗程为一周。观察组采用喜炎平+干扰素治疗:剂量为10mg(kg?d)的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50mg/2mL),加入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滴注一次,每次大概为2~3h内滴注完毕;联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剂量为5万U/(kg?d),皮下注射,疗程为一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判定:显效:2d内体恢复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好转,可以正常进食或者玩耍;有效:3d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减少,一般情况好转,进食增加,可以玩耍;无效:治疗4d后仍然处于发热状态,皮疹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加,少食,疱疹溃烂或者合并有细菌感染。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资料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t检验用于分析计量资料,卡方检验用于分析计数资料,P<0.05表示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经过对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x-±s,d)

如表2所示,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仅为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主要由于肠道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类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其发病急,多出现在学龄前儿童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在口腔内、足趾、手掌出现水疱。许多患儿临床指征疾病初期并不明显,易被首次诊断的医生所忽视,而该类患儿发病危急、容易同时出现循环、呼吸衰竭,造成在较短时间内患儿的突然死亡,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方案也常是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但是临床效果参差不齐。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喜炎平+干扰素联合治疗,结果发现患儿的退热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比单一利巴韦林显著,而且临床效果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0.0%,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系数较高。根据以上良好的治疗结果,我们对用药方案进行分析:首先喜炎平为一种中药制剂,通过硫化引入亲水基团而制成,改变了穿心莲中的脂类结构使得药理作用不断增强[3]。喜炎平可以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还可以促使糖皮质激素释放,从而实现杀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RNA和DNA的复制以及蛋白的合成[4],对于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将上诉两种药物进行组合后,对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总之,对于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喜炎平联合干扰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晶,任吉祥,谢雁鸣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3,9,38(18):3215-3221.

[2]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02-810.

[3]许永,叶宏军.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1(5):437.

[4]宁零.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84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0):2105-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