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浅析小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祝婷

祝婷(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城关二小四川阿坝6246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3-041-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而且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作为义务教育重要阶段的小学,大力弘扬创新教育更是义不容辞。创新,即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以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那么,如何在小学历史的教学中,推动创新教育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积极调动学习兴趣。

常言道:"乐学之下无负担。"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学校效果的优劣,,因此,善于营造乐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历史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现代研究证明,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步骤的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样学习兴趣才能与日俱增。

2、充分利用插图,引发兴趣。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就是穿插老李一些形象和直观的插图。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充分发挥插图的独特作用,渲染气氛,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深化记忆,进而实现教学的优化,然而由于插图数量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或者教材的特殊要求有目的的讲解,经过教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加深了理解,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3"深入历史"挖掘兴趣。

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虚拟特定的空间,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历史,以便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一般而言,调动学习兴趣的方法五花八门,比如:民间小故事、小谜语、古诗词、歌曲、图画等等,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仅可以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而且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教学水准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开展。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历史教学更是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陈出新。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便达到温故,同时为新知识的出现做好准备;二是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结合一些新旧知识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注意力的转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深化中心,凸显重点。教师应该结合大纲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为凸显重点做好铺垫;四是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解,以便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点。由此可知,课堂提问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那么课堂提问是否也是有迹可循,以便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提出,起到更好的作用,作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坚持适度原则。难度要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假如一个问题的提出,全班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那只能说明这个问题过于简单,那就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要是一个问题的提出,全班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在10个人左右,才能较好实现效果。

2.坚持启发性原则。在授课之前,需要做特定的铺垫,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阅读,然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明确主题思想。

3.坚持思维性原则。问题的提出,应该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切莫照本宣科,这样意义微乎其微。问题的提出,应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教师要积极引导,从而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

三竞争机制的有效引入。

现代社会的联系性日益密切,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便更好的迎接现代社会的严峻考验,我们可以将竞争植入课堂,通过一些学生津津乐道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前,教师可以确定一些题目,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做裁判,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抢答,每答对一题,实施"历史小天才'的精神鼓励,以便活跃学生思维,让不容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后,教师要做简短的概述,竞争的引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或多或少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言而总之: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为此,我们小学历史教师需要高度的使命感来面对,除了要注意以上三点以外,还要积极树立学生为主的课堂地位,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在教师充分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