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启迪思维,挖掘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创新教学,启迪思维,挖掘潜能

孙炜杰鲁春梅

◆孙炜杰鲁春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255400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从中小学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力图克服形式主义和脱离中小学实际的倾向,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方针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品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研究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甚至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间歇处、迷惘处给予及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学的归宿点和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尤其需要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

一、理念到位,角色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在角色上,教师应由传统的授业、解惑、主导者变为引导、参与、合作者,学生由课堂上的配角变为主角;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由机械地储存知识向能动地运用知识转变,由传统的权威的建立向民主氛围的营造转变;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应由过去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即研究性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起民主教学意识,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才会有情感交流、思想共鸣,教与学才能真正融为一体。

运用激励法,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在课堂上,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使用“回答非常正确,请大家用掌声鼓励”、“很好,你帮老师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来,勇敢地试一试,我们用掌声鼓励他”等激励语言,以达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三、唤醒需要,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卢梭也说过:“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巨大障碍正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没有兴趣。那么,如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呢?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以诱发学生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生活动,使学生迅速地将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并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培育创新,发挥个性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什么?就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我认为创新源于实践。初中生从心理上已具有成人感,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探寻、分析、处理新信息,提出新设想,锻炼创新的思维品质。

如在学习“友爱同学”这一内容时,恰好碰上我校为一位残疾学生献爱心活动。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时机,于是,我神情凝重地说:“为××同学献爱心活动都知道了吧!请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去抚慰同学受伤的心灵?什么才是最可贵的友情?”后来,我班学生推出了“物质捐助”、“心灵抚慰’、“帮学助学”、“助校宣传”、“我校是你家”等活动,创造性地理解了友情的内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反对过去那种把它程序化、教条化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既注重规范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均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让其在开放中搞活。思想品德课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教育不能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教与学的过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了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

诚然,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在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