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廖黎宁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好奇心;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廖黎宁,任教于广西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喜欢幻想,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初中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得先培养数学兴趣,有了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一、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亲近数学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七年级数学的入门教学,首要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神奇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学好数学。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展示各种奇妙有趣的数学图形。

二条线看上去好像有点弯,当用直尺一检验后,却发现都是直的,这让学生感到很意外,这也就是数学、数学图形的奇妙之处。这样通过真实而有趣的例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效果之佳是不言而喻。学生的兴趣之火立刻就会被点燃。

图2中a、b、c、d四条直线是否平行?

学生看后都忍不住笑了:“这用得着问吗?东倒西歪的,难道还有谁看不出来?”

掉入陷阱却还乐在其中,通过用推平行线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又让同学们个个张口结舌。从此深信:单凭眼睛看难免受骗上当,动手操作有时很有必要。

作为数学教师,他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果一门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势必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

二、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想学数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因此,一开始我们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处于高昂的状态。如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教师告诉学生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64-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学生们都“哇”的一声叫起来。所以一个好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三、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操作中探究数学,喜欢数学

例如:……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搭n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

……搭一个三角形需3根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棒,……搭n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呢?

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得出答案后,接着继续提问:以3根火柴为边可以组成三角形,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吗?学生讨论更热烈了,有的说:“搭两个三角形需要5根火柴,6根火柴棒怎么能组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呢?”有的说:“能,一定能,让我想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拼摆,有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拼出来了。”(如图3),又有学生说:“老师,我也拼出来了,比他拼的还好,是立体的。”(如图4)。学生在动手中寻找答案,兴趣自然就更浓厚了。

四、赋予数学题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变化中发现内在规律,使学生不断体验探索的乐趣

如图5:求∠A+∠B+∠C+∠D+∠E的度数。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得180度后,把题目作了变化,如图6-1~2,仍求∠A+∠B+∠C+∠D+∠E的度数。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大多数能独立解决,接着还可让同学们画一个△ABC(如图7),把BD、CD剪开(点D处别剪断),然后把△DBC往上翻转(使翻上去后的CD与原来的BD在同一直线,翻上去的BD与原来的CD在同一直线)。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么一剪开一翻上去三角形就变成了五角星。于是,对于刚才求出的180度当然就更加深信不疑了,而且再一次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或者说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教学过程不应是机械地执行教材,教师要善于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如图8:

已知线段a,b,用尺规画一条线段AB,使AB=5a-4b。

学生一开始便遇上麻烦:线段5a太长,本子上画不下,怎么办呢?有同学说画在大张的纸上,有的说把几张纸粘在一起就画得下了。教师可以肯定这些做法后,让同学们再去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考虑最后画出的线段AB是否会很长?学生分析后说AB不会很长的,也就是说,从结果来看,并不需要大张的纸。因此,大家相信好办法肯定会有,于是大家兴趣盎然地展开热烈讨论。最后终于想出一种满意的做法:把5a-4b化成a+4(a-b),接着大家都轻松自如地画出线段AB。

若把图8变为图9:

仍是作线段AB,使AB=5a-4b,该怎么办?同学们更兴奋了,很快得出答案:把5a-4b化成a-4(b-a),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心与感兴趣开始的。教育应重视培养爱因斯坦提到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神圣的好奇心”。即探索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探索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另一个是“内在的自由”,即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刘绍香.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2011(4).[2]邵文祥.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5).

[3]刘巧仁.浅议数学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50).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5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