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6例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6例效果分析

邓超

邓超

(长沙市中医院骨伤3病室410002)

【摘要】目的分析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例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3岁至9岁儿童,平均年龄(4.3±1.2)岁,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对其展开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4.9±3.2)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0.5~1年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关节形态、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得出患者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优良率。结果治疗前后评定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挤压推顶法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挤压推顶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102-02

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儿童肘部严重骨折,该病在6~7岁的儿童中发病率最高[1],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肘关节形态、功能异常及障碍,对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有较大的不良影响[2]。一般来说,若想使骨折翻转复位,经手法复位治疗有一定困难。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8月对收治的26例肱骨外髁翻转骨折儿童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挤压推顶法治疗,并结合相应的康复锻炼及内服中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例肱骨外髁翻转骨折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4.3±1.2)岁。患者骨折AO分型,骨干骨折分型:简单骨折12例,楔形骨折8例,复杂骨折6例;骨端骨折分型:关节外骨折8例,部分关节内骨折11例,完全关节内骨折7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区段在0.5h~2d,且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均无神经、并发性血管损伤。

1.2治疗方法

我院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从以下几个方面确诊收入患者:①外伤较为明显②X射线扫描检查得肱骨外髁移位翻转、骨折。肘关节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肿胀、按压肱骨外髁痛感明显、皮下颜色青紫;肘关节功能障碍。26例患者均排除了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无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损伤,且分析患者病情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复位。患者以坐位或仰位接受治疗,先采取局部按压减轻血肿、使肌肉疏松,明确骨折面。方法为:术者利用左手四指环拖患者伤肘后部,将拇指置于前部,并利用手掌承托肘部的内侧,用右手手指指腹,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按摩患者骨折部位,按上述方法反复多次。利用右手拇指将骨折块向下按压,用指腹挤压翻转骨折错位旋转,患者屈肘关节,术者检查骨折块是否稳定不滑动,外髁外侧部平整,复位完成。患者肘关节以90°屈,在肱骨内髁、尺骨鹰嘴、外髁部上夹板,并用绷带包裹平顺,以8字形扎好固定。患者以掌心向上态将前臂置于腹部处,用三角巾悬吊于胸部,三周之后改为弹性绷带来固定,并结合相应的康复锻炼及辅助性内服中药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专业肘及踝关节评定标准对疗效做出评价,观察患者关节复位情况、骨折片稳定情况、关节面恢复情况、肱骨鹰嘴窝外缘平整度、肱骨外上髁是否可触、骨折间隙是否消失、骨折对位是否良好。肘关节活动灵活程度。设定优、良、中、差四个评定等级来评定患者情况。①优:肘关节活动时自由无响声,无骨擦音、骨折片稳定,骨折解剖复位②良:肘关节活动略受限制(<5°),骨折解剖复位③中:肘关节活动受一定限制(<15°),关节面比较光滑,骨折功能复位④差:肘关节活动略受限制(>15°),骨折移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情况

患者治疗时间平均为(14.9±3.2)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0.5~1年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关节形态、功能的恢复情况,经过治疗,随访得出患者恢复情况,患者中14例为优,8例为良,3例为中,1例为差,优良率为85%。

2.2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疗效优良率比较详见表1。

表1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疗效优良率n(%)

组别优良中差

治疗前0(0)2(4)9(38)15(58)

治疗后14(54)8(31)3(11)1(4)

χ23.02507.03138.45006.7500

P0.08200.00800.00370.0094

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肱骨外髁翻转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儿童肘部严重骨折,又被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以肱骨外髁带的肱骨小头、部分滑车骨骺关节内骨折为主。该病在6~7岁的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多为间接暴力导致,通常为骨折块移位,具体可分为翻转移位骨折、轻度移位骨折、移位骨折。从生理学、解剖学研究角度来看,患者多在综合外里的作用之下导致肱骨外髁移位翻转骨折。在手掌着地的情况下,反作用力作用下肱骨滑车骨骺桡侧被尺骨切迹向外上劈开,经内翻的肘关节向上传至肱骨小头,并沿骨骺外延。肘关节半屈,肱骨小头受到反作用力冲击,同时有前臂肌的猛烈牵拉力作用,导致骨折块的移位翻转。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肘关节形态、功能异常及障碍,对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有较大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若想使骨折翻转复位,经手法复位治疗有一定困难。临床表现通常为外侧肿胀,并容易扩散至整个关节,压痛明显。该病的相关并发症有尺神经炎或麻痹和肘外翻畸形[4]。

常见的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针拔复位法及其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治疗等[5]。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虽然对骨关节形态恢复有较好效果,但对软组织剥夺不到位的话,容易引起骨骺过早闭合和外髁部缺血性坏死。相比之下,通过推挤按压等主动作用为主的整复手法操作步骤较为多样,具有疗效好、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这种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非手术治疗不留疤,费用低,社会效应好,这类病人一般复位之后可以内服外敷药物促成骨骼,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我院对患者展开平均为(14.9±3.2)天的治疗。按照评定标准对患者恢复情况加以评判,在治疗前,优良率仅为4%,经过治疗,随访得出患者恢复情况,患者中14例为优,8例为良,3例为中,1例为差,优良率为85%。

综上所述,挤压推顶发使得患者骨折块复位并保持稳定,合理控制夹板拆除时间,并配合有效辅助治疗以及合理功能锻炼,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非手术治疗不留疤,费用低,社会效应好,这类病人一般复位之后可以内服外敷药物促成骨骼,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肘关节形态、功能逐渐恢复,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景仲,王桂丽,郭宪章.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33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05:93-94.

[2]周松平.手法复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6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63.

[3]洋汉武,洋怒飞.挤压推顶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1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12:26.

[4]戴广新.儿童尺骨鹰嘴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7例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1

[5]苗吉显.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外髁旋转移位骨折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