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临床观察

王改红

王改红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眼科467000)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岁以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共90例,将所有病例分两组,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观察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经同视机训练后比较两组患者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的人数,训练组与非训练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人数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结论:7岁以上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实施同视机训练,可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双眼单视眼位

【中图分类号】R7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23-02

作为最常见的斜视类型之一,共同性外斜视对于患者的外貌和双眼视功能均有较大的影响,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可使外观及双眼视功能得到恢复和重建,共同性外斜视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和双眼眼位的变化有不小的差异。现将我院眼科共同性外斜视患者90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l.1对象: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的7岁以上(含7岁)的90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所有患者经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无A—V征及垂直偏斜,术前裸眼视力及矫正≥0.6,术后第一天眼位基本正位(过矫或欠矫<8△),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随访。

1.2分组:依据术后是否进行同视机训练将所有病例平分为两组,每组各45人,其中训练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7~39岁,平均22.05岁;非训练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7~38岁,平均21.26岁。

1.3检查及记录方法:①术前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②双眼视功能检查:同视机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同时视(I)、融合视(Ⅱ)及立体视(Ⅲ)功能,屈光不正者须矫正视力后行同时机检查③斜视角度检查:角膜映光法、同视机及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1.4手术方法:按常规手术量计算,术中观察眼位,调整手术量至术中观察眼位基本正位。

1.5同视机训练方法:同视机检查于术后第二天开始,若无同时视则以同视机图片(3°、1°)用闪烁法及捕捉法行同时视训练,20天为一疗程,1次/日,20分/次,一疗程结束后检查同时视功能,如有效果再巩固10天后以融合图片同样方法行融合功能训练,若无同时视功能须继续一疗程的训练,直到具备融合功能后行立体视功能训练。眼位矫正结果记录:依据中华眼科分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组1996年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中的眼位部分:正位(含完全正位、隐斜及小度数偏斜),轻度欠矫或过矫(>8△),明显过矫(≥15△)。

2结果

2.1两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比较:

训练组患者术前检查有I级视功能7例(15.46%),Ⅱ级视功能2例(4.85%),Ⅲ级视功能0例,余36例无I、Ⅱ、Ⅲ级视功能,非训练组患者术前检查有I级视功能6例(14.32%),Ⅱ级视功能2例(4.85%),II级视功能0例,余37例无I、Ⅱ、Ⅲ级视功能。两组患者术前视功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年龄对比也无明显差异。

训练组术后1个月,具备I、Ⅱ级视功能者分别增加13例、9例,分别占38.38%、21.08%,与非训练组相比经同时机训练后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明显比术前增多,两者对比有显著的差别(P<0.05),具备Ⅲ级视功能者增加5例占9.62%,相比非训练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训练组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与非训练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经同时机训练,多数恢复了双眼视功能,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阶段双眼视功能比较

组别(n)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训练组(45)72020115362818383226

非训练组(45)620842139315127

2.2术后眼位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检查训练组眼位正位40例(91.52%),非训练组眼位正位仅为22例(48.89%),明显过矫或欠矫的患者训练组为l例(2.31%),非训练组达到9例(20%),两组统计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检查,训练组患者眼位正位38例(85.08%),非训练组眼位正位20例(44.44%),明显过矫或欠矫训练组2例(4.68%),非训练组为10例(22.22%),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容易出现欠矫,外斜视主要是因为外展和集合功能之间的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融合功能低下所致,融合功能是联结双眼视线、维持两眼平行的“粘着剂”,术后训练融合力是巩固眼位的重要措施[1-3]。临床观察认为,7岁以上甚至是成年人在斜视术后通过同视机训练,有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可能,恢复双眼视功能是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极其重要的一个目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放弃治疗机会,本次选择的训练组患者有些经同视机训练后仍不具备双眼单视功能,考虑这些患者可能发病年龄极早,发病前基本无双眼单视功能,因此术后无法形成双眼单视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5.

[2]牛兰俊.斜视新概念.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10.

[3]韩惠芳.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