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利用魏书生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浅谈体育课中利用魏书生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德育

吕慧

吕慧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小学016000

魏书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与育人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有深刻的学习和借鉴价值。学习和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利用魏书生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的管理办法,在体育课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魏书生的理念是:当老师的,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一寸一寸朝前走。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凡是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懒老师才能培养勤学生。一个老师总是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出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为某某学生服务的菜单,研究为他服务的标准和档次,以不同的服务标准为不同的学生服务。

他这种做法很适合我们体育教学。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都很好,很少吃过苦,家里长辈又都惯着,因此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缺乏,意志力相当弱。上体育课如果是让他们自己玩还差不多,运动量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一个个不是请假就是装病,常常是一个课堂练的人不多,看的却有一大群,甚至看的比练的人还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何不可以试试魏书生的做法呢?把课堂标准降一降,让那些能力强的觉得轻轻松松,那些体质差一点的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又能够完成。然后一次次地把标准往上提,只要不是提得太快,学生都会在一次次的自愿地咬牙和流汗中不知不觉地把身体素质练起来,把意志磨炼得坚强起来。体育锻炼就是这样,不管是身体还是意志,它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一下子把要求提得太高,不要说去完成了,就是想一想都觉得泄气,吓都把人吓跑了,还谈什么这样那样呢?就好比一个小孩,有一天,你对他说:“孩子,你长大了要跑得比汽车快哟!”小孩那么小,一听吓怕了。我怎么跑得过汽车呢?开玩笑!还是算了吧,我不跑了。但是,如果你先把标准降一降,对小孩说:“孩子,我们努点力锻炼一阵子,争取比小鸭跑得快,好不好?”呃!这个目标合适,只要努力了就容易做到,于是他就开始练习了。不多久,他成功了,跑得比小鸭快了,基础也比原来好些了,觉得非常高兴。你就再说:“孩子,我们再努点力,用一段时间,我们来跑赢小猪好不好?”有了前一次的成功体会和喜悦的小孩,会很痛快地答应了并练起来。于是一段时间过后又成功了。就这样把标准一点一点地提高,他就一次一次地加强练习,一次又一次之后他还真的就比汽车跑得快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部分。

二、魏书生认为好的“一定要坚持”。体育课要“坚持”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记得魏书生说,有一次他出差好长时间才回学校,他照例和学生一起做俯卧撑,他做了100个就停下了,学生说不行,他很奇怪,问:“我记得我走的时候不就是做到100个的吗?”学生回答他说:“魏老师,你走了2个月,就不增加吗?”原来,他们班该学期有一个规矩,就是做俯卧撑,先根据各人的底子定下一个基数,然后每周增加一点,魏书生的身体好,他出差前已经做到100了,2个月后又该增加数量了,所以他做100个是不够的。当时他很高兴地补做了该完成的。为什么呢?他觉得学生能把俯卧撑自觉地坚持做下去,还能监督他这个当老师的,说明学生已经把坚持锻炼作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并且认为在他们这个集体内自觉坚持锻炼是每一个人应该,也必须去做的事,连他这个老师也不能例外。学生对于正确的事物学会了坚持,他当然高兴了。

其实,不管哪样学科的学习,当然包括体育在内,要想成功,“坚持”是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可贵且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从小就学过小猫钓鱼的故事,都知道小猫是为什么钓不到鱼。学过打井的故事,知道那人为什么老是打不出水来。那就是少了一种坚持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事方式是成不了功的。所谓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要想在质量上有一个提升就必须做到、做好量的积累。“坚持”就是完成量的积累所必须有的一种素质。我们看看所有成功的运动员,他们哪一个不是通过了长期的训练,流尽了汗水?王军霞、刘翔、高敏……他们谁没有在无数个暑九寒天坚持训练,谁没有过多少次的咬牙坚持?正因为他们坚持过,而且比别人坚持得更好,所以他们成功了。

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坚持的精神。锻炼要坚持,学习要坚持,人生更需要坚持,要让坚持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种品质,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这样,他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他们的学习会越来越优异,他们的人生会因为坚持而越来越精彩,会因为坚持而成功。只要培养出了学生坚持的品质,体育教育也就成功了。

魏书生教育理念对我们任何学科都有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语数方面,认真钻研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对于体育课德育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