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辨》及《咳喘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咳喘辨》及《咳喘方》

张庆强张建国

张庆强张建国(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223800)

【摘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四法辩证”治咳喘的思路,同时按症拟定一组《咳喘方》,并用于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中医《咳喘辨》治疗《咳喘方》

【中图分类号】R22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46-01

“咳喘”自古以“寒、热、虚、实”辩之,其理深深,临诊中,有寒凝致咳喘,有热壅致咳喘,有痰结致咳喘,有血瘀致咳喘,有水凌致咳喘,有脏腑失调犯肺致咳喘,有外邪侵扰致咳喘,有内伤虚劳气短致咳喘,有独发之,有兼发之,凡此种种,错综复杂,良工难测。

实践中,笔者认为,咳喘诸致病因素中,皆以气道壅阻为难,而气道壅阻又以湿、痰、瘀为常见,所以施治时,当先清除气道为要,若火来,当开门以疏散之,水来,当清瘀阻以泄之,泄水利湿以茯苓、泽泻、葶苈子、车前子、泽漆、之类。化痰止咳以杏仁、贝母、白芥子、百部、苏子、莱菔子之类,清淤活血以丹参、红花、桃仁、牛膝之类,再以宣升肺气之剂黄芪、橘梗、麻黄、党参、白术、地龙等配合,至于寒、热、虚、实之象以相应之剂佐之。

综观诸法,笔者以四法辩之,一曰:利水祛痰平喘法。二曰:活血化瘀祛痰平喘法。三曰:益气祛痰平喘法。四曰:益肾润肺平喘法(过敏性咳喘笔者在另文论述)。

四法中紧紧抓住痰瘀二字,痰瘀乃咳喘之根,治咳喘,不治痰瘀非其治也,以此论为据,制成《咳喘方》,集利水消痰,散瘀祛痰,益气化痰,培土运痰为一体,对咳喘顽症有卓效。

一、方剂组成及配制方法

1、活血通瘀类:牛膝20克,丹参2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木通20克,

2、利水类:茯苓20克,泽泻20克,葶苈子20克,车前子20克,

3、止咳平喘类:杏仁15克,五味子15克,乌梅15克,百部30克,贝母20克,冬花20克,甘草20克,

4、宣肺类:麻黄30克,橘梗30克,枳壳15克,陈皮20克,地龙20克,

5、健脾胃增强免疫类:黄芪30克,枸杞子20克,厚朴15克,太子参20克,白术20克,山楂20克,黄精20克,夏枯草20克,上药研末备用。

6、益肾润肺类(在另文论述):

配制方法:鲜泽漆1500克,煎浓汁500克,上药研末合匀做丸,烘干,备用。

二、服法

每日三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三、功效

消痰利水,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四、方剂分析

方中泽漆用量最大,以消痰利水,橘梗、枳壳,麻黄以宣肺气,杏仁、半夏、贝母、百部、地龙、冬花、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菀等大队化痰止咳平喘药,共凑祛顽痰之功,茯苓、白术、山楂、以健脾和胃,取其培土生金之意,牛膝、丹参、红花、桃仁、木通活血化瘀,催其塞通,太子参、黄芪、黄精、肉桂补气强心、温经以助祛痰行水之力。夏枯草清肺之虚热,诸药合用,功专力宏,平和稳妥,为治疗老慢支、支气管炎,肺气肿有效方药。

五、典型病例

(1)、陈某某,男,68岁,宿城区人。

初诊时间:98年12月6日。

患者诉,咳嗽二月,夜间尤甚,吐白色泡沫痰,不发热,不恶寒,无头痛,无鼻塞,饮食二便正常,睡眠正常,曾服西药无效,要求中医治疗。脉滑紧,舌红,苔薄,属风寒侵扰。

方:(咳喘方)三天量。

98年12月10日,患者家人告之,服上方两剂,咳嗽痊愈,无其他不适,未再服。

(2)、李某某,女,86岁,宿城区人。

初诊时间:98年10月11日。

患者诉,咳嗽一年,夜间尤甚,有时整夜咳嗽,痰少,不发热,曾服西药以消炎,无效。饮食二便正常,脉滑弱,舌红,苔薄,面容消瘦。

方:(咳喘方)三剂。

98年10月13日,家人告之,咳嗽已愈,原方再投二剂巩固疗效。

(3)、陈某某,女,56岁,睢宁沙集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5年7月20日。

患者诉:咳喘多年,劳累后加重,如遇异味更甚,西医诊为慢性气管炎,长期服咳喘西药。

方、(咳喘方)10天量。

2005年8月2日,复诊:患者诉,服方后咳喘减轻,能做轻微家务劳动。

原方10天量。

2005年8月25日,再诊,患者诉,服方后,咳喘明显好转,原方20天量。

一月后,患者,家人诉:患者多年咳喘,好转,停服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