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30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烧伤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30例分析

郭停

郭停(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北枣阳4412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302-01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后的心理反应及烧伤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烧伤的30例患儿父母进行测验及心理变化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心理反应有自责埋怨心理;焦虑和懊恼心理;孤独寂寞心理;悲观和绝望心理;期待心理。分析根据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及需求,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讯,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满足父母的需求,可缓解患儿父母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配合患儿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烧伤患儿父母心理干预康复

探讨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后的心理反应及烧伤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提供指导。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烧伤的30例患儿父母进行测验及心理变化调查。发现其父母心理反应存在自责埋怨心理;焦虑和懊恼心理;孤独寂寞心理;悲观和绝望心理;期待心理。根据患儿父母的心理反应及需求,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讯,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满足父母的需求,可缓解患儿父母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配合患儿治疗的目的。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用对30例烧伤患儿的父母随机抽样的方法。男家长12人,女家长18人。其中农民16人,工人10人,干部4人,平均年龄24.5岁。新生儿期2例,婴儿期8例,幼儿期14例,学龄前期5例,学龄期1例,烧伤患儿平均年龄2.5岁。开水烫伤23例,火焰烧伤4例,化学药物烧伤2例,电击伤1例,平均烧伤总面积约11%。

2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

2.1焦虑和懊恼心理烧伤患儿由于烧伤部位肿胀、疼痛,常常哭闹不止。家属往往表现出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有的家属甚至表现出反感或敌对情绪。男性家属多表现为暴躁、易怒;女性家属多为抑郁、哭泣,这些都将对患儿的心理造成影响,不利于病情恢复。

2.2孤独寂寞心理患儿受伤入院后,常有1—2名家属陪护。这时家属对环境有陌生感,生活习惯都须重新适应,再加上患儿的哭闹,常有感觉命运的不公平、沉闷压抑、郁郁寡言,对周围一切冷漠麻木,有孤独寂寞感。

2.3悲观和绝望心理进入康复期后心理障碍多以情感障碍为主。家属由于患儿的肢体伤残、破相毁容等对患儿今后的身体恢复情况、生活及前途而悲观失望。

2.4期待心理因是意外致伤,患儿家属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常把一切希望寄托于高明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上,期待能妙手回春,希望治疗后能不留疤痕和烧伤前一个样等。往往会表现经常询问有关病情,对治疗方法不断提问,有时甚至偷看病历,希望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

3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

3.1家属的配合对患儿的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烧伤早期(休克期),大多数患儿因意外致伤,家属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毫无思想准备。在瞬间会丧失理智、判断力。此时,接触患儿及家属时应亲切大方、诚恳和蔼、有问必答、周到细致,详细介绍自己及科室护士长、主管医生、护士及病区情况,说明自己会给病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通过交谈减少家属的惧怕和不安心理。一般来说,谈话前要了解一下家属的知识水平,选择一种适当的谈话内容与语调,这样有利于患儿和家属对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

3.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在感染期由于家属担心患儿创面感染而加重病情,常常焦燥不安。此时,应加强病房的消毒管理,控制感染因素,对家属要耐心听取其苦恼和要求,并耐心解释,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咨询。根据患儿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实施护理技术及创面换药前向家属解释,使之安然接受,主动配合,这样有助于患儿渡过感染期。

3.3康复期烧伤患儿由于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增生,甚至功能障碍,家属则自责、担心对患儿未来前途、生活的顾虑增多。此时,护士要针对性地举例介绍严重烧伤治愈的病例,启发鼓励家属使其对患儿未来增加信心,并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及防治瘢痕增生,帮助和启发家属进行患儿的护理,给患儿一个健康的童年。

4分析

烧伤患儿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家属的行为对患儿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心理治疗是烧伤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医务人员不但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才能使烧伤患儿早日康复。